“几日顿疏行乐”出自宋代程垓的《碧牡丹》,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jǐ rì dùn shū xíng lè,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几日顿疏行乐”全诗:睡起情无著。
晓雨尽,春寒弱。
酒盏飘零,几日顿疏行乐。
试数花枝,问此情何若。
为谁开,为谁落。
正愁却。
不是花情薄。
花元笑人萧索。
旧观千红,至今冷梦难讠乇。
燕麦春风,更几人惊觉。
对花羞,为花恶。
《碧牡丹》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程垓。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碧牡丹》
睡醒了,情感无所依附。
早晨的雨已经停了,春寒变得柔和。
酒杯里的花瓣四处飘零,几天来欢乐逐渐减少。
数着花枝,问这份情意如何。
它为谁而绽放,为谁而凋谢。
我正为此而忧愁。
并不是花儿情感薄弱,
花的本质是欢笑,人们却感到寂寞。
旧时的庭院中千朵红花,
至今仍然是冷酷的梦难以言表。
燕麦在春风中摇曳,
再多的人也无法使其觉醒。
对花而感到羞愧,反而怪罪于花。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情感的觉醒和对现实的思考。诗中描述了清晨醒来后的冷寂和寥落,通过花朵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情感的困惑和对现实世界的失望。花儿虽然绽放美丽,但人们却感到孤独和凄凉,这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反思。作者通过描绘花朵的凋谢和庭院的冷寂,暗示了生活中的无奈和伤感。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情感的苍凉和对现实的思考,通过花朵的形象和庭院的冷寂,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人生的疑问。整首诗词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之感,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人生和情感的思考和感慨。
bì mǔ dān
碧牡丹
shuì qǐ qíng wú zhe.
睡起情无著。
xiǎo yǔ jǐn, chūn hán ruò.
晓雨尽,春寒弱。
jiǔ zhǎn piāo líng, jǐ rì dùn shū xíng lè.
酒盏飘零,几日顿疏行乐。
shì shù huā zhī, wèn cǐ qíng hé ruò.
试数花枝,问此情何若。
wèi shuí kāi, wèi shuí luò.
为谁开,为谁落。
zhèng chóu què.
正愁却。
bú shì huā qíng báo.
不是花情薄。
huā yuán xiào rén xiāo suǒ.
花元笑人萧索。
jiù guān qiān hóng, zhì jīn lěng mèng nán yán tuō.
旧观千红,至今冷梦难讠乇。
yān mài chūn fēng, gèng jǐ rén jīng jué.
燕麦春风,更几人惊觉。
duì huā xiū, wèi huā è.
对花羞,为花恶。
拼音:jǐ rì dùn shū xíng lè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三觉 (仄韵) 入声十药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南宋词人。字正伯,号书舟。眉山(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
孝宗淳熙间曾游临安。光宗时尚未仕宦。有《书舟词》。存词150余首。杨慎《词品》称程垓为"东坡之中表也"。但程垓成年时,东坡卒已久,其误甚明。毛晋《书舟词跋》及《四库全书总目》亦沿杨慎之误。近人况周颐《蕙风词话》卷四考辨甚详。
程垓词今存157首。其词作反映生活面较窄,多写羁旅行役、离愁别绪,情意凄婉。如〔满庭芳〕"问故乡何日,重见吾庐";〔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不过他的长调很工丽潇洒,如〔摸鱼儿〕"掩凄凉黄昏庭院"。在临安所写的〔凤栖梧〕"蜀客望乡归不去","忧国丹心曾独许",表现了作者的忧国之情与乡思,语浅情深。其词风深受柳永词的影响,所以冯煦《蒿庵论词》称其词"凄婉绵丽,与草窗(周密)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程垓的词在风格情调上,都与柳永词有近似的地方,所以有人将他的词看作是柳词的余绪(薛砺若《宋词通论》)。但柳词虽有“森秀幽畅”的长处,也有“俚艳近俗”的短处。程垓词却能扬其长而避其短,潇洒脱俗,挚婉蕴藉,深为后人所称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