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未领真意”出自宋代葛立方的《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ú wèi lǐng zhēn yì,诗句平仄:平仄仄平仄。
“渠未领真意”全诗:跨马绿杨堤,左右临无地。
鞭影堕清泚,乌帽入花翠。
老龙拿半空,九里作青吹。
闻声类击竹,心与景相值。
许由厌瓢鸣,渠未领真意。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是宋代葛立方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同舍游览西湖的情景,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和对心灵的感悟。
译文:
跨马绿杨堤,
左右临无地。
鞭影堕清泚,
乌帽入花翠。
老龙拿半空,
九里作青吹。
闻声类击竹,
心与景相值。
许由厌瓢鸣,
渠未领真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西湖的景色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在八月二十日与同舍一起游览西湖的情景。首先,诗中描述了作者骑马跨过绿杨堤,左右两边是一片广袤无际的湖景,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接着,作者的鞭影映在清澈的湖水中,乌帽也随着风吹入花丛之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诗中还提到了"老龙"和"九里作青吹",这是指西湖的景色。"老龙"指的是西湖上常见的龙舟,而"九里作青吹"则是指西湖的湖水在微风吹拂下泛起涟漪,形成青翠的波浪。
在这样美妙的环境中,作者不仅享受着景色的美丽,还能感受到内心与大自然相互交融的情感。他听到了湖水拍打堤岸的声音,它们像是敲击竹子的声音一样,与作者的内心产生共鸣。作者认为心灵与景色相辅相成,相互交融,价值连城。
最后两句"许由厌瓢鸣,渠未领真意"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思考。"许由"是一位古代哲学家,这里用来表示作者自己。他说自己对于"瓢鸣"这种声音已经感到厌倦,没有真正领会到其中的真正意义。这是在暗示作者对于自然景色的赏析和感悟还有待提高,没有达到深入领悟的程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美和对心灵的感悟。作者感受到了自然与心灵的契合,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对于景色的理解还有不足之处。这首诗以简洁而灵动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独特感悟,并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bā yuè èr shí rì yǔ guǎn zhōng tóng shě yóu xī hú zuò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kuà mǎ lǜ yáng dī, zuǒ yòu lín wú dì.
跨马绿杨堤,左右临无地。
biān yǐng duò qīng cǐ, wū mào rù huā cuì.
鞭影堕清泚,乌帽入花翠。
lǎo lóng ná bàn kōng, jiǔ lǐ zuò qīng chuī.
老龙拿半空,九里作青吹。
wén shēng lèi jī zhú, xīn yǔ jǐng xiāng zhí.
闻声类击竹,心与景相值。
xǔ yóu yàn piáo míng, qú wèi lǐng zhēn yì.
许由厌瓢鸣,渠未领真意。
拼音:qú wèi lǐng zhēn yì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葛立方(?~1164), 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自号懒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其父葛胜仲也是填词名家,父子齐名于世。葛立方于绍兴八年(1138)举进士。曾任正字、校书郎及考功员外郎等职。后因忤秦桧而得罪,罢吏部侍郎,出知袁州、宣州。二十六年归休于吴兴汛金溪上。隆兴二年卒。宋史》附《葛宫传》。事迹另见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清人缪荃孙撰有《葛立方传》刊于《归愚集》卷末。
葛立方“博极群书,以文章名一世”(沈洵《韵语阳秋序》)。曾自题草庐:"归愚识夷涂,游宦泯捷径。"所以名其集为《归愚集》。著述除现存《归愚集》、《韵语阳秋》外,还有失传的《西畴笔耕》、《万舆别志》等书。《韵语阳秋》20卷,又名《葛立方诗话》,主要是评论自汉魏至宋代诸家诗歌创作意旨之是非。《四库全书总目》以为"未免舛误","然大旨持论严正,其精确之处,亦未可尽没也"。葛立方词现存40首,多是写景咏物和赠答之作,较少伤时感乱的内容。《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词说:"多平实铺叙,少清新宛转之思,然大致不失宋人规格。"他写有数首咏梅词,赞美梅花的"傲霜凌雪"、"高标孤韵",都比较清丽。其〔卜算子〕《席间再作》中共用了18个叠字,新颖、巧妙,很受人们的赞赏,周密称许为"妙手无痕"(《词林纪事》卷九引《梦窗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