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见曲尽平湖深”出自唐代刘长卿的《听笛歌留别郑协律》,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éi jiàn qū jǐn píng hú shēn,诗句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唯见曲尽平湖深”全诗: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
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
横笛能令孤客愁,渌波淡淡如不流。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
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
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
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
中文译文:听笛歌留别郑协律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
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
横笛能令孤客愁,渌波淡淡如不流。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
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
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
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
诗意: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郑协律分别的场景,诗人借听笛歌展现对别离的思念和悲伤之情。诗中以长沙谪宦、与郑协律旧游等背景,通过描绘夜晚的江上吹笛声和月光,表达了深深的离别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这首诗以清新豪放的笔墨描绘了离别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笛声的描绘,增强了离别时的愁思之情。诗中用“天涯望月自沾衣”形容月光的明亮和诗人的离愁,用“渌波淡淡如不流”描绘江水的宁静和千古不变的离别之情。同时,诗人对三湘的山水和月色以及江上吹笛声也进行了描述,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衬托诗人的离别之情。通过听笛歌的场景,诗人深情地表达了与友人分别的哀伤之情。整首诗用意境和音乐来传达离别的情感,形象具体而深远。在离别之际,诗人以凄切的音乐场景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表现了对友人的爱和离别的无奈。
tīng dí gē liú bié zhèng xié lǜ
听笛歌留别郑协律
jiù yóu lián wǒ cháng shā zhé, zài jiǔ shā tóu sòng qiān kè.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
tiān yá wàng yuè zì zhān yī,
天涯望月自沾衣,
jiāng shàng hé rén fù chuī dí.
江上何人复吹笛。
héng dí néng lìng gū kè chóu, lù bō dàn dàn rú bù liú.
横笛能令孤客愁,渌波淡淡如不流。
shāng shēng liáo liàng yǔ shēng kǔ, jiāng tiān jì lì jiāng fēng qiū.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jìng tīng guān shān wén yī jiào,
静听关山闻一叫,
sān xiāng yuè sè bēi yuán xiào.
三湘月色悲猿啸。
yòu chuī yáng liǔ jī fán yīn, qiān lǐ chūn sè shāng rén xīn.
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
suí fēng piāo xiàng hé chǔ luò, wéi jiàn qū jǐn píng hú shēn.
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
míng fā yǔ jūn lí bié hòu,
明发与君离别后,
mǎ shàng yī shēng kān bái shǒu.
马上一声堪白首。
拼音:wéi jiàn qū jǐn píng hú shēn
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仄韵) 去声二十七沁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