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欲作六铢衣”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欲作六铢衣”出自宋代李廌的《捣帛石》,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ù zuò liù zhū yī,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欲作六铢衣”全诗

《捣帛石》

欲作六铢衣

婺女织玄绡,欲作六铢衣
空山捣寒月,传声彻云闺。
可笑绮縠女,不识砧与机。

标签:空山不识

赏析


《捣帛石》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廌。这首诗描述了婺女织绸缎的情景,表达了对勤劳工作的赞美和对无知女子的讽刺。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婺女织玄绡,欲作六铢衣。
空山捣寒月,传声彻云闺。
可笑绮縠女,不识砧与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婺女织绸缎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女工勤劳工作的称赞和对部分女子无知、轻浮行为的讽刺。

首先,诗中的"婺女"指的是杭州婺州(今浙江金华)的女子,以其织绸缎的技艺而著名。诗的第一句"婺女织玄绡,欲作六铢衣"描绘了婺女们织绸缎的情景,她们努力地织造着精美的绸缎,准备做成一件华美的六铢衣服。这里的"玄绡"指的是黑色的绸缎,有一种神秘而高贵的感觉。通过描绘婺女的工作场景,诗中展现了女性的努力和勤劳。

接着,诗的第二句"空山捣寒月,传声彻云闺"描绘了婺女们在寂静的山间捣击着寒冷的月光,声音传遍云闺(指女子的居室)。这里的"捣寒月"形象地表达了婺女们勤劳工作的情景,也体现了她们不畏寒冷、孤独的精神。

最后,诗的最后两句"可笑绮縠女,不识砧与机"则是对一些女子的讽刺。"绮縠女"是指那些只知道穿着华丽而不懂得勤劳的女子。她们对砧和机这两个与织绸缎密切相关的工具一无所知,显示出她们的无知和浮躁。通过对比婺女的勤劳和这些女子的无知,诗中表达了对勤劳和知识的崇尚,以及对浮躁和无知的嘲讽。

总的来说,李廌的《捣帛石》通过描绘婺女织绸缎的情景,表达了对勤劳工作的赞美和对无知女子的讽刺。诗人通过对比,提醒人们应该崇尚勤劳和知识,而不是追求虚荣和浮躁。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宋代社会中不同女性形象的对比,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欲作六铢衣”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ǎo bó shí
捣帛石

wù nǚ zhī xuán xiāo, yù zuò liù zhū yī.
婺女织玄绡,欲作六铢衣。
kōng shān dǎo hán yuè, chuán shēng chè yún guī.
空山捣寒月,传声彻云闺。
kě xiào qǐ hú nǚ, bù shí zhēn yǔ jī.
可笑绮縠女,不识砧与机。

“欲作六铢衣”平仄韵脚


拼音:yù zuò liù zhū yī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五微  (仄韵) 去声五未

作者简介


李廌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作者介绍


李廌的主要作品

  《答赵士舞德茂宣义论宏词书》是重要的文学批评作品。《师友谈记》1卷,记载了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人关于治学为文的言论。为研究宋代文学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赵令畤(德麟)元符元年(一o九八)官襄阳。行槖中诸画,廌皆为评品之曰《德隅斋画品》。赵序有"鉴裁明当,语胜理诣,翰墨娟秀"之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称其"妙中理解"。卒年五十一。《四部总录艺术编》诗歌以七古和七绝为佳。内容多写山水和羁旅,亦有赠答、题画等作品。风格雄健奇丽。著有《济南集》(一名《月岩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今本8卷是从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辑出。《师友谈记》有《丛书集成》本。《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