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荒城古渡头”出自唐代皇甫冉的《宿淮阴南楼酬常伯能》,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iáo mù huāng chéng gǔ dù tóu,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乔木荒城古渡头”全诗:淮阴日落上南楼,乔木荒城古渡头。
浦外野风初入户,窗中海月早知秋。
沧波一望通千里,画角三声起百忧。
伫立分宵绝来客,烦君步屐忽相求。
《宿淮阴南楼酬常伯能》是唐代皇甫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淮阴日落时,我登上南楼,回应常伯能的诗。乔木丛生的荒城古渡头。湖外的野风初次吹进屋内,窗中的海上明月早已知晓秋意。眺望波光万里,听到画角吹响三声,唤起百种忧愁。我独自站立在这夜半无人的时刻,烦恼之中,忽然有人敲门相寻,希望你能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烦恼。诗人在南楼上眺望着淮阴城,日落时分,乔木丛生的荒城古渡头,给人一种荒凉、寂寥的感觉。窗外的野风初次吹进屋内,预示着秋天的来临,而窗中的明月则早已感受到秋意。诗人眺望远方的波光,感叹波浪之大,仿佛一眼能看到千里。突然间,他听到画角吹响三声,这声音唤起了他内心深处的百种忧愁,使他更加感到沉重和烦恼。
诗中的“伫立分宵绝来客”表达了诗人在深夜孤独无助的心情,而“烦君步屐忽相求”则是诗人希望有人能陪伴他、倾诉他的烦恼。这种心灵的寻求和对他人关怀的期望,使整首诗充满了情感和渴望,给读者留下一种深深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孤独、烦恼和对他人关怀的渴望。它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变幻,又通过诗人的个人感受,展示了人类情感的复杂和脆弱。
sù huái yīn nán lóu chóu cháng bó néng
宿淮阴南楼酬常伯能
huái yīn rì luò shàng nán lóu, qiáo mù huāng chéng gǔ dù tóu.
淮阴日落上南楼,乔木荒城古渡头。
pǔ wài yě fēng chū rù hù,
浦外野风初入户,
chuāng zhōng hǎi yuè zǎo zhī qiū.
窗中海月早知秋。
cāng bō yī wàng tōng qiān lǐ, huà jiǎo sān shēng qǐ bǎi yōu.
沧波一望通千里,画角三声起百忧。
zhù lì fēn xiāo jué lái kè, fán jūn bù jī hū xiāng qiú.
伫立分宵绝来客,烦君步屐忽相求。
拼音:qiáo mù huāng chéng gǔ dù tóu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皇甫冉,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皇甫冉才华横溢,佳作颇多,留给后人的有《皇甫冉诗集》3卷、《全唐诗》收其诗2卷,补遗7首,共241首。诗歌多写离乱漂泊、宦游隐逸、山水风光。诗风清逸俊秀,深得高仲武赞赏。《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卷,事见《新唐书·传文艺》、《唐诗纪事》卷二七、《唐才子传》卷三。
安史之乱后,唐朝统治由盛而衰。处在此时此境,他所赋诗文,反映了安史之乱的社会状况。皇甫冉寓居义兴,对义兴的山山水水情有独钟,题咏颇多。有《荆溪夜湍》、《洞灵观》、《三月三日同义兴李明府泛舟》等著名诗作。如《荆溪夜湍》云:“惊湍流不极,夜渡识云岑。长带溪沙浅,时因山雨深。方同七里路,更逐五湖心。揭厉朝将夕,潺谖古望今。花源若许到,虽远亦相寻。”《洞灵观》云:“孤烟灵洞远,积雪暮山寒。松柏凌高殿,莓苔封古坛。客来清夜久,仙去白云残。明月开金篆,焚香人木兰。”《三月三日同义兴李明府泛舟》云:“江南烟景复如何,闻道新亭便可过。处处艺兰春浦绿,萋萋藉草远山多。壶觞须就陶彭泽,风俗犹传晋永和。更使轻桡随转去,微风落日水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