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白玉阶前细数之”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白玉阶前细数之”出自宋代李曾伯的《送书记雷宜叔造朝》,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ái yù jiē qián xì shù zhī,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白玉阶前细数之”全诗

《送书记雷宜叔造朝》

白玉阶前细数之

五色云边昔稚圭,军戎万里已周知。
趋朝岂止重凭广,出幕聊为送适诗。
行李羽轻清涨稳,交情珍重岁寒期。
君王若问荆州事,白玉阶前细数之


赏析


《送书记雷宜叔造朝》是李曾伯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通过描绘五彩云边和军容万里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雷宜叔赴朝的祝福和送别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五色云边昔稚圭,
军戎万里已周知。
趋朝岂止重凭广,
出幕聊为送适诗。
行李羽轻清涨稳,
交情珍重岁寒期。
君王若问荆州事,
白玉阶前细数之。

诗词的诗意是以五彩云边和军容万里的壮丽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雷宜叔赴朝的送别之情。诗中作者表达了对雷宜叔的赞赏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和君王的忠诚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五彩云边和军容万里的壮丽景象,展现了作者对雷宜叔的敬佩之情。五彩云边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军容万里则表达了雷宜叔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和广泛的声望。诗中的"趋朝"表示雷宜叔不仅仅是出使朝廷,更是为国家尽忠职守。"出幕聊为送适诗"表达了作者在送别雷宜叔时以一首诗作为送行礼物的心意。

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雷宜叔的良好祝愿和深厚情谊。"行李羽轻清涨稳"形容雷宜叔的行装轻便,意味着他将迎接光明的未来。"交情珍重岁寒期"表达了作者对雷宜叔多年来的友情和交往的珍视,不畏岁月的冷暖。最后两句"君王若问荆州事,白玉阶前细数之"表明雷宜叔在朝廷中的地位备受君王关注,他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君王对荆州的关切。

整首诗以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方式呈现了作者对雷宜叔的敬佩和祝福,展示了宋代士人的忠诚和情谊。这首诗通过描绘壮丽景象和深情表达,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意和对国家的忠诚之情,体现了宋代士人的高尚情操和家国情怀。

“白玉阶前细数之”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shū jì léi yí shū zào cháo
送书记雷宜叔造朝

wǔ sè yún biān xī zhì guī, jūn róng wàn lǐ yǐ zhōu zhī.
五色云边昔稚圭,军戎万里已周知。
qū cháo qǐ zhǐ zhòng píng guǎng, chū mù liáo wèi sòng shì shī.
趋朝岂止重凭广,出幕聊为送适诗。
xíng lǐ yǔ qīng qīng zhǎng wěn, jiāo qíng zhēn zhòng suì hán qī.
行李羽轻清涨稳,交情珍重岁寒期。
jūn wáng ruò wèn jīng zhōu shì, bái yù jiē qián xì shù zhī.
君王若问荆州事,白玉阶前细数之。

“白玉阶前细数之”平仄韵脚


拼音:bái yù jiē qián xì shù zhī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作者简介


李曾伯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作者介绍


李曾伯的生平

  曾通判濠州,迁军器监主簿 。淳祐二年(1242),迁太府卿、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四年,兼淮西制置使。六年,落职予祠。九年,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广西转运使。次年,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进龙图阁学士。宝祐元年(1253),拜端明殿学士 。明年,进资政殿学士、四川宣抚使兼京湖制置大使,召赴阙,特赐同进士出身。累官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兼节制广南,移治静江 。开庆元年(1259),进观文殿学士。景定五年(1264 ),知庆元府 、沿海制置使 。咸淳元年(1265),为贾似道所嫉 ,褫职。五年,其子李杓刊其所著,时曾伯已卒。曾伯素知兵,所至有治绩,称南渡后名臣 。《宋史》有传。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 ,续稿八卷 ,续稿后十二卷。后人合名《可斋类稿》,内有词七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词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

李曾伯的成就

  李曾伯集中有诗、词、文。文多为奏疏表状之类。诗没有显著特色。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于词。其词今存 200余首,长调占绝大多数。作者是热心事功的用世之臣,自言"要流芳相期千载,肯区区徒恋片时欢?"(〔八声甘州〕《自和》)所以他的词不屑作莺娇燕昵之语,而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他自称"愿学稼轩翁"(〔水调歌头〕《寿刘舍人》),词的风格和内容也多有与稼轩相似之处。如〔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对景抒情,感慨身世,怀念中原,悲愤之意,宛然可见。前人评论他"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四库全书总目》),概括了可斋词的特点。但因不讲含蓄和议论过多,有些篇章流于粗豪,显得枯燥,形象性较差。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前8卷,后12卷,并见于《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