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魃消何遽”出自宋代刘子翚的《论俗十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àn bá xiāo hé jù,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旱魃消何遽”全诗:震雷霹枯松,顽龙失其据。
浮云三日雨,盈亩复他注。
商羊舞未休,旱魃消何遽。
稍宽人心切,仰荷天恩布。
稻畦袌连颠,挼穗给翰饫。
菜畦擢新萌,荡涤死群蠹。
岁俭民怨咨,时丰家悦豫。
青青寒莠色,亦复贪雨露。
《论俗十二首》是宋代刘子翚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震雷霹枯松,
顽龙失其据。
浮云三日雨,
盈亩复他注。
商羊舞未休,
旱魃消何遽。
稍宽人心切,
仰荷天恩布。
稻畦袌连颠,
挼穗给翰饫。
菜畦擢新萌,
荡涤死群蠹。
岁俭民怨咨,
时丰家悦豫。
青青寒莠色,
亦复贪雨露。
中文译文:
震雷轰击干枯的松树,
顽龙失去了它的居所。
浮云三天的雨水,
满满一亩地都被它注满。
商羊的舞蹈未曾停止,
旱魃消散得何其匆忙。
稍稍宽厚了人们的心意,
仰望并感受上天的恩泽。
稻田里袌连着颠簸,
摇曳的穗子供应着人们的食物。
菜畦里新芽冒出,
清除了死亡的害虫。
岁时俭朴引起了人民的怨言,
丰收时家庭充满欢乐和喜悦。
青青的寒莠颜色,
也对雨水和露水贪得无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观察。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将自然界的现象与人们的情感和社会状况相联系。
首先,诗中描述了雷声击打干枯的松树,顽龙失去了安身之地,表达了社会动荡和人们生活的不稳定性。接着,浮云连续下了三天的雨水,充满了整个田地,暗示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和贫富差距的存在。
诗中提到商羊的舞蹈未曾停止,旱魃(旱灾之神)消散得很匆忙,这是在表达社会中困难和危机的短暂性,以及人们希望逆境能够迅速过去的愿望。
然后,诗人提到稍稍宽厚了人们的心意,仰望并感受上天的恩泽,表达了对宽容和仁爱的向往,并将人们对自然界的依赖与对上天的感恩结合起来。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稻田里颠簸的稻穗和菜畦里新芽的成长,意味着收获和希望的到来,同时也象征着对生命的关注和努力。
最后,诗中提到岁时俭朴引起了人民的怨言,丰收时家庭充满欢乐和喜悦,表达了人们对于艰苦生活的不满和对于丰收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描绘自然的变化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情感。诗中融入了对社会不平等、困境和希望的思考,以及对宽容、仁爱和丰收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象征手法的运用,诗人通过诗词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展示了他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状况的关注。整首诗词以简洁而意味深远的语言,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象征意义的运用,传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lùn sú shí èr shǒu
论俗十二首
zhèn léi pī kū sōng, wán lóng shī qí jù.
震雷霹枯松,顽龙失其据。
fú yún sān rì yǔ, yíng mǔ fù tā zhù.
浮云三日雨,盈亩复他注。
shāng yáng wǔ wèi xiū, hàn bá xiāo hé jù.
商羊舞未休,旱魃消何遽。
shāo kuān rén xīn qiè, yǎng hé tiān ēn bù.
稍宽人心切,仰荷天恩布。
dào qí bào lián diān, ruá suì gěi hàn yù.
稻畦袌连颠,挼穗给翰饫。
cài qí zhuó xīn méng, dàng dí sǐ qún dù.
菜畦擢新萌,荡涤死群蠹。
suì jiǎn mín yuàn zī, shí fēng jiā yuè yù.
岁俭民怨咨,时丰家悦豫。
qīng qīng hán yǒu sè, yì fù tān yǔ lù.
青青寒莠色,亦复贪雨露。
拼音:hàn bá xiāo hé jù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六御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刘子翚之父刘韐在靖康之难时奉命出使金营,拒绝金人诱降,自缢而死。刘子翚时年30岁,接到噩耗后,悲愤交集,与其兄刘子羽、刘子翼扶柩返里,守制庐墓三年。服除后,以父荫补承务郎,为兴化军(治今福建莆田)通判,后因体弱多病辞职。辞归武夷山,主管冲佑观,讲学传道,常徘徊涕泗于父兄墓地,累日不返。妻死不再娶,事继母吕氏,教育侄子刘珙,克尽孝友之道。
朱松在建州临终时,以子朱熹托付刘子翚教养,并对朱熹说,“籍溪胡原仲、白水刘致中、屏山刘彦冲,此三人者,吾友也。其学皆有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父事之,而唯其言之听,则吾死不恨矣。”朱熹向刘子翚请教入道门径和次第,刘子翚告诉朱熹从《易经》中得到入道的门径,并以“不远复”三字告诫朱熹。刘子羽待朱熹如子侄,为朱熹之义父,给朱熹取字元晦,希望他成为一个外表不露、道德内蓄之人。朱熹自认为元者四德之首,愧不敢当,就自己改字仲晦。朱熹后来将儒学发扬光大,成为理学大师,得益于刘子翚的悉心培养。
刘子翚无子,以兄刘子羽最小儿子刘玶为后,47岁时病逝,追谥文靖公。遗著由嗣子刘玶编为《屏山集》20卷,朱熹为之作序。宗杲曾作《刘子翚像赞》,称其“财色功名,一刀两断。立地成佛,须是这汉。”
刘子翚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就是他的学生。钱钟书先生称朱熹是“道学家中间的大诗人”,而称他是“诗人里的一位道学家”(《宋诗选注》),在宋代诸多道学和诗歌兼习的作家中,他是沾染“讲义语录”习气、“头巾气”最少的一位。与韩驹、吕本中、曾几等交游唱和,故诗歌造诣颇高。风格比较清爽明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风格高秀,不袭陈因”。其五言诗感慨含思,“幽淡卓练,及陶、谢之胜,而无康乐繁缛细涩之态”(《宋诗钞·屏山集钞序》)。朱熹在《屏山集跋》中评价说:“先生文辞之伟,固足以惊一世之耳目,然其精微之学、静退之风,形于文墨,有足以发蒙蔽而销鄙吝之心者,尤览者所宜尽心也。”(《屏山集跋》)在他的五言,尤其是五言古诗中可以获得这种印象。他的绝句佳作颇多,写景抒情擅长以明快的笔调表现深细的构思,表现出一个理学家特有的格物和体验工夫。
刘子翚受其父爱国思想影响很深,早年游秦、洛、赵、魏时,就注意搜访古迹,了解历史,以体会国家兴衰规律,南渡后虽隐居乡里,但无时不忧国,唯因病魔缠身,无力请缨,壮志难酬,因而写入诗中,多以长篇或组诗全景式地反映社会时事,如《望京谣》、《谕俗十二首》等。《汴京纪事》二十首前七首纪国都沦陷,后十三首忆往日繁华,以对比见感愤,殆若“诗史”,历来为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