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上春山直”出自唐代皇甫冉的《送萧献士(一本题下有往邺中三字)》,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í shàng chūn shān zhí,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淇上春山直”全诗:惆怅烟郊晚,依然此送君。
长河隔旅梦,浮客伴孤云。
淇上春山直,黎阳大道分。
西陵倘一吊,应有士衡文。
《送萧献士(一本题下有往邺中三字)》是唐代皇甫冉的一首诗。它描绘了诗人在烟郊中与朋友道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伤感情绪。
诗中的“惆怅烟郊晚”意味着诗人对别离的忧伤之情。他在烟雾笼罩的郊外与朋友道别,感叹时间过得太快,恍若昨日。
“长河隔旅梦,浮客伴孤云”表达了诗人和朋友的身份分别,他们被长河隔开,各自展开旅途,成为了孤独的旅客。
“淇上春山直,黎阳大道分”描述了分别的地点。淇上的春山指的是在淇水畔的山地,而黎阳大道则是一条通往不同方向的道路。这里既象征了离别的辽远,也暗示了朋友们各自的道路分岔。
诗人还提到了西陵,西陵是在长江的三峡之一,诗人或许希望朋友可以前往西陵的境内吊祭,以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而“士衡文”则提到了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士衡,表示朋友有文人的才华。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悲伤和思念之情,展现了一种诗人情感的真挚和缅怀之情。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隐喻的手法,传达了深远的离别之情,让读者在文字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惋惜和忧愁。
sòng xiāo xiàn shì yī běn tí xià yǒu wǎng yè zhōng sān zì
送萧献士(一本题下有往邺中三字)
chóu chàng yān jiāo wǎn, yī rán cǐ sòng jūn.
惆怅烟郊晚,依然此送君。
cháng hé gé lǚ mèng, fú kè bàn gū yún.
长河隔旅梦,浮客伴孤云。
qí shàng chūn shān zhí, lí yáng dà dào fēn.
淇上春山直,黎阳大道分。
xī líng tǎng yī diào, yīng yǒu shì héng wén.
西陵倘一吊,应有士衡文。
拼音:qí shàng chūn shān zhí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三职
皇甫冉,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皇甫冉才华横溢,佳作颇多,留给后人的有《皇甫冉诗集》3卷、《全唐诗》收其诗2卷,补遗7首,共241首。诗歌多写离乱漂泊、宦游隐逸、山水风光。诗风清逸俊秀,深得高仲武赞赏。《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卷,事见《新唐书·传文艺》、《唐诗纪事》卷二七、《唐才子传》卷三。
安史之乱后,唐朝统治由盛而衰。处在此时此境,他所赋诗文,反映了安史之乱的社会状况。皇甫冉寓居义兴,对义兴的山山水水情有独钟,题咏颇多。有《荆溪夜湍》、《洞灵观》、《三月三日同义兴李明府泛舟》等著名诗作。如《荆溪夜湍》云:“惊湍流不极,夜渡识云岑。长带溪沙浅,时因山雨深。方同七里路,更逐五湖心。揭厉朝将夕,潺谖古望今。花源若许到,虽远亦相寻。”《洞灵观》云:“孤烟灵洞远,积雪暮山寒。松柏凌高殿,莓苔封古坛。客来清夜久,仙去白云残。明月开金篆,焚香人木兰。”《三月三日同义兴李明府泛舟》云:“江南烟景复如何,闻道新亭便可过。处处艺兰春浦绿,萋萋藉草远山多。壶觞须就陶彭泽,风俗犹传晋永和。更使轻桡随转去,微风落日水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