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去去惜花心懒”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去去惜花心懒”出自宋代朱淑真的《西江月(春半)》,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qù qù xī huā xīn lǎ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去去惜花心懒”全诗

《西江月(春半)》

去去惜花心懒

办取舞裙歌扇,赏春只怕春寒。
卷帘无语对南山。
已觉绿肥红浅。
去去惜花心懒,踏青闲步江干。
恰如飞鸟倦知还。
淡荡梨花深院。


赏析


《西江月(春半)》是一首宋代朱淑真的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办取舞裙歌扇,
赏春只怕春寒。
卷帘无语对南山。
已觉绿肥红浅。
去去惜花心懒,
踏青闲步江干。
恰如飞鸟倦知还。
淡荡梨花深院。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诗人的心情。诗人准备好了舞裙和歌扇,要去欣赏春天,但又担心春寒的侵袭。她静静地卷起帘子,对着南山无言。她已经感觉到了春天的绿意和艳丽的色彩,但却觉得还不够深入。她懒得去赏花,宁愿漫步在江干的青青草地上。她感觉自己就像一只疲倦的飞鸟,知道归巢的路。整个诗意流淌着淡淡的梨花香气,深深地沉浸在院子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通过对服饰、气候和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忧虑。她用几个简单的词句勾勒出了春天的轮廓,绿色的丰盈和红色的浅薄,展示了她对春天美好的渴望和对春寒的担忧。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将自己置于其中,表达了自然与人的交融。她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将个人体验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使诗词更具意境和共鸣。

整首诗词给人一种淡雅、宁静的感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繁忙生活的抗拒。她选择了一个宁静的场景,逃离喧嚣,享受大自然的美丽。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清新的意境和深情的笔触,展示了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同时也引发读者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思考和感悟。

“去去惜花心懒”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xī jiāng yuè chūn bàn
西江月(春半)

bàn qǔ wǔ qún gē shàn, shǎng chūn zhǐ pà chūn hán.
办取舞裙歌扇,赏春只怕春寒。
juàn lián wú yǔ duì nán shān.
卷帘无语对南山。
yǐ jué lǜ féi hóng qiǎn.
已觉绿肥红浅。
qù qù xī huā xīn lǎn, tà qīng xián bù jiāng gān.
去去惜花心懒,踏青闲步江干。
qià rú fēi niǎo juàn zhī hái.
恰如飞鸟倦知还。
dàn dàng lí huā shēn yuàn.
淡荡梨花深院。

“去去惜花心懒”平仄韵脚


拼音:qù qù xī huā xīn lǎn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四旱

作者简介


朱淑真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作者介绍


朱淑真的情爱世界

  后人给朱淑真的诗集作序,说她“嫁为市井民妻”,当根据考证,她的丈夫应该不是普通市民,而是一个小官吏,朱淑真所不满于他的,并不是无财无势,而是才学不能相称,心灵无法沟通。婚后不久,她便因失望而发出了这样的抱怨:“鸥鹭远洋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依。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

  对于《生查子》词,作者究竟是欧阳修还是朱淑真,一直都存有争议。词的含义浅白易懂,写的就是一个少女与情人的约会,作者是谁,却惹来争议:闺阁妇女自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按那时的说法,无疑就是邀人私奔之词,要比李清照被后人指责:“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来得更为严重。所以明代的杨慎在《词品》里一本正经地斥责朱淑真为“不贞”。

  朱淑真到底是在和丈夫离异后才另觅爱人,还是在无爱的婚姻中出轨,并无明确记载。但根据她实在娘家的情况来看,她最后应该已经跟丈夫分居,纵使没有得到正式的休弃,不算“大归”,事实上已经离异。后考证其因与情人分手而“悒悒抱恨而终”,“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有人据此猜测她又可能是投水自尽,死于湖中,尸骨都不能安葬。

  南宋淳熙九年(1182)有一个名叫魏仲恭的人,将朱淑真的残存作品辑录出版,并为之作序。序文开头说:“比在武陵,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颂朱淑真词,每茄听之,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所能及?未尝不一唱而三叹也!”

朱淑真的作品特点

  相传朱淑真作品为其父母焚毁,后人将其流传在外的辑成《断肠集》(诗)2卷,《断肠词》1卷及《璇玑图记》,辗转相传,有多种版本。

  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流传颇广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一阕,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朱淑真书画造诣相当高,尤善描绘红梅翠竹。明代著名画家杜琼在朱淑真的《梅竹图》上曾题道:“观其笔意词语皆清婉,……诚闺中之秀,女流之杰者也。”明代大画家沈周在《石田集·题朱淑真画竹》中说:“绣阁新编写断肠,更分残墨写潇湘。”由此可见,其能力非寻常深闺女子可比,当与李清照并驾齐驱。朱淑真,她的诗作受到市民的激赏,却在死后遭到父母的焚烧(据魏仲恭《断肠诗集序》)。她显然是英年早逝的“问题美女作家”。

  她的别号是“幽栖居士”,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存世。从“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愁怀》)来看,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因此,有些作品泄露了婚外恋情,被一些学者剥夺著作权。

  但是,她的作品还是存有大胆露骨的香艳镜头:“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缠绵于情爱连时间也不管了,“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犹如今人当街亲吻一般大胆。

  朱淑真曾作一“圈儿词”寄夫。信上无字,尽是圈圈点点。夫不解其意,于书脊夹缝见蝇头小楷《相思词》,顿悟失笑:“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月缺了会圆,月圆了会缺。整圆儿是团圆,半圈儿是别离。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我意。还有数不尽的相思情,我一路圈儿圈到底。”夫阅信,次日一早雇船回海宁故里。朱淑真的“圈儿词”实际是咏月诗的形象化表达,是抽象画的另一种形态。诗人的幽默含蓄风趣演绎得淋漓尽致。

  圈儿词的作者一直有争议,也有称清朝的梁绍壬写的,但是朱淑真写的已被有关学者证明。

朱淑真的作品溯源

  生前曾自编诗词集(《写怀二首》“孤窗镇日无聊赖,编辑诗词改抹看”),死后散佚。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宛陵魏仲恭(端礼)辑为《断肠集》十卷,未几钱唐郑元佐为之作注,并增辑后集七卷(一本把第七卷厘为两卷,作八卷)。此外尚有《断肠词》一卷行世。

  朱淑真诗,以清汪氏艺芸书舍影元抄《新注朱淑真断肠诗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民国徐乃昌影元刻本(简称元刻本)、清光绪嘉惠堂刊《武林往哲遗著》本(简称武林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朱淑真的生平考证

  一、其生平,传世载籍多记载为“自号幽栖居士,祖籍浙江海宁路仲,世居桃村。工诗,嫁为俗吏为妻,不得志殁”。幽栖居士之说,最早见清王士祯《池北偶谈·朱淑真璇玑图记》,

  学术界已断为伪托;世居桃村,则不详其说从来。此外各项均见宋魏仲恭《断肠集序》,而据集中《春日书怀》“从宦东西不自由,亲帏千里泪长流”可知,其夫亦曾仕宦。因此除钱塘人,出身宦家,生活不幸外,诗人生平今已难详考。

  二、有关朱淑真的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江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初年时在世。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相传因父母作主,嫁予一文法小吏,婚后生活很不如意,抑郁而终,其墓在杭州青芝坞。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