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湘云合”出自唐代李益的《山鹧鸪词》,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ǔ chù xiāng yún hé,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处处湘云合”全诗: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山鹧鸪词》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湘江边上一幅美丽的景象,其中有斑竹摇曳的身影,也有锦翅鹧鸪飞翔的景象。诗人表达了湘江两岸景色的美丽,并借此表达了对心爱的人归来的期盼和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通过湘江、竹枝和鹧鸪等自然景观,以及湘云和归来的郎君,展现了一幅富有诗意和浪漫的画面。以下是对各个词句的分析:
1. 湘江斑竹枝:湘江是中国著名的江河之一,斑竹枝指的是湘江边上摇曳的竹子。通过描绘湘江边的竹子,诗人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
2. 锦翅鹧鸪飞:锦翅鹧鸪是一种色彩斑斓的鸟类,它们在湘江上空翱翔。这一描写增添了诗词的生动感和艺术性。
3. 处处湘云合:湘云指的是在湘江上升腾的云雾。这里的描写表现了湘江两岸云雾交融的美景,给读者带来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4. 郎从何处归:郎指的是诗人思念的心上人。诗人通过问候郎君归来的问题,表达了对心爱人的思念和期盼之情。这一句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一种悬念,让人想象诗人与心上人的相聚和团圆。
综合来看,这首诗词通过对湘江边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和诗人对归来心上人的思念之情。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优美的诗意世界,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对美好的追求。
shān zhè gū cí
山鹧鸪词
xiāng jiāng bān zhú zhī, jǐn chì zhè gū fēi.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chǔ chù xiāng yún hé, láng cóng hé chǔ guī.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拼音:chǔ chù xiāng yún hé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三梗 (仄韵) 入声十五合
李益(746-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
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2首,当时广为传唱。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名篇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等。其律体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是历代传诵的名句。七律《同崔邠登鹳雀楼》、《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又名《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等,均属佳作。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诗集》2卷,《二酉堂丛书》本《李尚书诗集》1卷。
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为《江南词》和《夜上受降城闻笛》,前者写一思妇因丈夫是瞿塘商贾,“重利轻别离”,每天不得相聚,因此不由得暗中后悔:“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早知道还不如嫁给弄潮儿呢!毕竟潮水的涨落有确定的时刻,与弄潮儿总还能朝夕厮守,比作商贾之妇强多了),心理描写可谓传神入微矣;后者写受降城上的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芦管悠扬激起乡思悠长,读来令人同情感伤。集一卷,今编诗二卷(全唐诗中卷第二百八十二和二百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