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楼台暖好行”出自唐代齐己的《春晴感兴》,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ān yǒu lóu tái nuǎn hǎo xí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有楼台暖好行”全诗:连旬阴翳晓来晴,水满圆塘照日明。
岸草短长边过客,江花红白里啼莺。
野无征战时堪望,山有楼台暖好行。
桑柘依依禾黍绿,可怜归去是张衡。
春晴感兴
连旬阴翳晓来晴,
水满圆塘照日明。
岸草短长边过客,
江花红白里啼莺。
野无征战时堪望,
山有楼台暖好行。
桑柘依依禾黍绿,
可怜归去是张衡。
译文:
经过连续的十天阴郁,拂晓时分终于晴朗,阳光照耀着满塘的水面,映得明亮无比。岸边的草色短长与来往的过客相映,江边的花红花白里传来啼鸟的声音。在和平时期,人们便可以远眺无边无际的田野,山上有楼台供人参观,温暖的天气适宜行走。桑树和柘树青翠依依,禾稻和黍谷绿油油的,令人怜惜的是,回去的路上是张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晴朗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在春天清晨感受到的喜悦和兴奋之情。诗中通过描写天空、水面、草地和花鸟等春天的自然景观,展现了春天明媚的气息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中还提到了山上的楼台和村庄的桑树、柘树、禾稻和黍谷等田园风光,增添了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氛围。
整首诗以描写春天的自然景物为主线,既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又流露出一种对和平安宁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山水和田园景致,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军旅生涯的留恋,以及对归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唐代齐己散发出的豪放和自由的个性。
chūn qíng gǎn xīng
春晴感兴
lián xún yīn yì xiǎo lái qíng, shuǐ mǎn yuán táng zhào rì míng.
连旬阴翳晓来晴,水满圆塘照日明。
àn cǎo duǎn cháng biān guò kè,
岸草短长边过客,
jiāng huā hóng bái lǐ tí yīng.
江花红白里啼莺。
yě wú zhēng zhàn shí kān wàng, shān yǒu lóu tái nuǎn hǎo xíng.
野无征战时堪望,山有楼台暖好行。
sāng zhè yī yī hé shǔ lǜ, kě lián guī qù shì zhāng héng.
桑柘依依禾黍绿,可怜归去是张衡。
拼音:shān yǒu lóu tái nuǎn hǎo xíng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平韵) 下平八庚 (仄韵) 上声二十四迥 (仄韵) 去声二十四敬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