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携酒几人行”出自唐代羊士谔的《游西山兰若》,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kàn huā xié jiǔ jǐ rén xí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看花携酒几人行”全诗:路傍垂柳古今情,春草春泉咽又生。
借问山僧好风景,看花携酒几人行。
《游西山兰若》是唐代诗人羊士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路傍垂柳古今情,
春草春泉咽又生。
借问山僧好风景,
看花携酒几人行。
诗意:
这首诗以游览西山兰若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中垂柳、春草和春泉等景物,代表着古今时光中的情感,它们在春天不断重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永恒。诗人向山中的僧人请教,询问他对美景的看法,想要借此寻找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诗人带着朋友们一起去欣赏花景,携带酒水,共同品味自然之美,享受友谊的乐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垂柳、春草和春泉等景物,通过与古今时光的对照,传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不息。垂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它在春天抽出嫩绿的枝叶,象征着生机和希望;春草和春泉则代表着春天的到来和大自然的生机勃发。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物,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活力。
诗中的山僧象征着智慧和超脱尘世的境界。诗人向山僧请教,表达了对于自然美景背后更深层次意义的探寻。他希望通过山僧的指引,能够领悟到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安宁。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一同欣赏花景的场景。诗人携带酒水,与伙伴们一起在美景中品味自然之美,分享友谊之乐。这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人际关系的重视,也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探索人生意义和强调友谊的重要性,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情的热爱和追求。它让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思考生命的价值和人际关系的真谛。
yóu xī shān lán rě
游西山兰若
lù bàng chuí liǔ gǔ jīn qíng, chūn cǎo chūn quán yàn yòu shēng.
路傍垂柳古今情,春草春泉咽又生。
jiè wèn shān sēng hǎo fēng jǐng, kàn huā xié jiǔ jǐ rén xíng.
借问山僧好风景,看花携酒几人行。
拼音:kàn huā xié jiǔ jǐ rén xíng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平韵) 下平八庚 (仄韵) 上声二十四迥 (仄韵) 去声二十四敬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