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沿山几处人烟僻”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沿山几处人烟僻”出自宋代汪莘的《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án shān jǐ chù rén yān pì,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沿山几处人烟僻”全诗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

沿山几处人烟僻

日暮沧江驻客舟,眼前境界起诗愁。
沿山几处人烟僻,摘粟收麻到白头。

标签:境界白头

赏析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是宋代汪莘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九月十六日,我离开城郡,登上船只,如同前往钱塘的旅行。
十七日,我在船中写下了这些杂兴,思绪万千。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九月十六日离开城郡登船的情景。他站在船上,眺望着沧江,目睹着日暮景色,内心涌起了诗意和忧愁。在沿途的山间,他很少看到人烟,这些僻静之地让他感到孤寂。然而,他仍然勤劳地摘取粟米,收割麻叶,直到白发苍苍的年纪。

赏析:
这首诗词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色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诗词以日暮沧江为背景,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作者在舟中写下这些杂兴,显示出他文学才华的闪光点,并向读者展示了他内心的思考和情感的流露。

诗中提到的山间僻静之地,暗示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寂寞。然而,作者并没有被这种孤寂击倒,而是以坚定的意志和勤劳的态度,继续努力工作,摘取粟米,收割麻叶。这种精神展示了作者的努力和奋斗精神,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感受和情感,既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又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这种情感和思考,使得这首诗词具有一定的抒情性和思想深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沿山几处人烟僻”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iǔ yuè shí liù rì chū jùn dēng zhōu rú qián táng shí qī rì zhōu zhōng zá xìng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

rì mù cāng jiāng zhù kè zhōu, yǎn qián jìng jiè qǐ shī chóu.
日暮沧江驻客舟,眼前境界起诗愁。
yán shān jǐ chù rén yān pì, zhāi sù shōu má dào bái tóu.
沿山几处人烟僻,摘粟收麻到白头。

“沿山几处人烟僻”平仄韵脚


拼音:yán shān jǐ chù rén yān pì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作者简介


汪莘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作者介绍


汪莘的文学创作

  汪莘关心国事。在《击鼓行》中,他描写击鼓之声彻天动地,“豺狼闻之脑门裂,狐鼠粉碎臭满穴”,表示了与恶势力斗争的愿望;在《游甘露寺》中写道“闻道昔时兵可用,未知今日意如何。伤心南渡英雄尽,屈指中原岁月疏”,对南宋当权者养兵不用、不图收复失地作了严厉的批评。汪莘的诗学李白,如《群玉堂即事》起四句:“蓬莱道山到者稀,忽随飙驾同来归。天横阆野望不尽,地绝瀛海如无依”,想象丰富,然而才力有所不及,往往落卢仝窠臼。他的诗风格多样,也不乏清新之作。如“好剪吴淞半江水,袖归三十六峰前”(《三月十九日过松江二绝》);“怪得湖边天色好,小舟争载夕阳归”(《晚晴即事》),喜借用前人成句或诗境而又能自出机杼,自然熨贴。

  汪莘也善写词,自序中说他喜爱苏轼、朱敦儒、辛弃疾的词。《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他“所作稍近粗豪”。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