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风流元向蜀吴夸”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风流元向蜀吴夸”出自宋代李曾伯的《登江陵沙市楚楼》,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ēng liú yuán xiàng shǔ wú kuā,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风流元向蜀吴夸”全诗

《登江陵沙市楚楼》

风流元向蜀吴夸

徙倚阑干日未斜,四围不著一山遮。
浪花滚滚翻春雪,烟树霏霏夹暮霞。
壮丽中居荆楚会,风流元向蜀吴夸
楼头恰称元龙卧,切勿轻嗤作酒家。


赏析


《登江陵沙市楚楼》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这首诗以描绘江陵沙市楚楼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江陵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荣耀的思念之情。

诗中首句"徙倚阑干日未斜,四围不著一山遮"描绘了作者倚在楼阑上,太阳还未西斜,周围没有一座山峰遮挡的情景。这表现出江陵平坦开阔的地貌,也暗示了作者的高处眺望之感。

接着,"浪花滚滚翻春雪,烟树霏霏夹暮霞"这两句描绘了江水中波浪滚滚,犹如春天的飞雪,烟树的烟雾笼罩着夕阳的霞光。这种形象的描绘给人以壮丽、奇绝之感,也增添了诗中景色的层次感。

接下来的两句"壮丽中居荆楚会,风流元向蜀吴夸"表达了江陵作为荆楚之地的壮丽景色,吸引了来自蜀地和吴地的人们前来赞美。这里的"壮丽中居"既指江陵的地理位置,也暗示了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最后两句"楼头恰称元龙卧,切勿轻嗤作酒家"则描绘了楼头的建筑风格,以及作者对那些轻视楼阁的人的告诫。"元龙卧"形象地比喻楼阁的雄伟壮观,而"切勿轻嗤作酒家"则暗示了楼阁的庄严不可小看。

整首诗以江陵沙市楚楼为背景,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楼阁的庄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景物的热爱和自豪感。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展现了对江陵地域的赞美和对历史荣耀的向往之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感悟,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对江陵美景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

“风流元向蜀吴夸”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ēng jiāng líng shā shì chǔ lóu
登江陵沙市楚楼

xǐ yǐ lán gān rì wèi xié, sì wéi bù zhe yī shān zhē.
徙倚阑干日未斜,四围不著一山遮。
làng huā gǔn gǔn fān chūn xuě, yān shù fēi fēi jiā mù xiá.
浪花滚滚翻春雪,烟树霏霏夹暮霞。
zhuàng lì zhōng jū jīng chǔ huì, fēng liú yuán xiàng shǔ wú kuā.
壮丽中居荆楚会,风流元向蜀吴夸。
lóu tóu qià chēng yuán lóng wò, qiē wù qīng chī zuò jiǔ jiā.
楼头恰称元龙卧,切勿轻嗤作酒家。

“风流元向蜀吴夸”平仄韵脚


拼音:fēng liú yuán xiàng shǔ wú kuā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六麻

作者简介


李曾伯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作者介绍


李曾伯的生平

  曾通判濠州,迁军器监主簿 。淳祐二年(1242),迁太府卿、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四年,兼淮西制置使。六年,落职予祠。九年,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广西转运使。次年,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进龙图阁学士。宝祐元年(1253),拜端明殿学士 。明年,进资政殿学士、四川宣抚使兼京湖制置大使,召赴阙,特赐同进士出身。累官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兼节制广南,移治静江 。开庆元年(1259),进观文殿学士。景定五年(1264 ),知庆元府 、沿海制置使 。咸淳元年(1265),为贾似道所嫉 ,褫职。五年,其子李杓刊其所著,时曾伯已卒。曾伯素知兵,所至有治绩,称南渡后名臣 。《宋史》有传。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 ,续稿八卷 ,续稿后十二卷。后人合名《可斋类稿》,内有词七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词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

李曾伯的成就

  李曾伯集中有诗、词、文。文多为奏疏表状之类。诗没有显著特色。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于词。其词今存 200余首,长调占绝大多数。作者是热心事功的用世之臣,自言"要流芳相期千载,肯区区徒恋片时欢?"(〔八声甘州〕《自和》)所以他的词不屑作莺娇燕昵之语,而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他自称"愿学稼轩翁"(〔水调歌头〕《寿刘舍人》),词的风格和内容也多有与稼轩相似之处。如〔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对景抒情,感慨身世,怀念中原,悲愤之意,宛然可见。前人评论他"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四库全书总目》),概括了可斋词的特点。但因不讲含蓄和议论过多,有些篇章流于粗豪,显得枯燥,形象性较差。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前8卷,后12卷,并见于《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