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洲离别风烟远”出自唐代刘长卿的《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āng zhōu lí bié fēng yān yuǎn,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
“沧洲离别风烟远”全诗:诏书征拜脱荷裳,身去东山闭草堂。
阊阖九天通奏籍,华亭一鹤在朝行。
沧洲离别风烟远,青琐幽深漏刻长。
今日却回垂钓处,海鸥相见已高翔。
中文译文:《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
受到诏书征拜,脱下身上的官袍。
离开东山的草堂,前往上京。
宫阙的乐曲声遥遥传来,华亭中一只孤鹤在行走。
离开了风烟遥远的故乡,深处幽秘的青琐漏刻已久。
如今却重返钓鱼之地,海鸥俯瞰已翱翔高空。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诗中作者喜悦地领受到朝廷的征召,告别了居住在山中的隐居生活,前往上京朝廷就任。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和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但是,作者也抱着对新生活的期待,再次回到了钓鱼之地,海鸥的翱翔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追求。
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而富有感情,通过对离别和重逢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家乡和新生活的矛盾情感,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离别的伤感和重返故地的喜悦,表达了他对人生变迁的深刻体悟和对未来的积极态度。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希望的追求,展示了唐代文人士子的情感世界和官员生涯的变幻。
xǐ zhū shí yí chéng ēn bài mìng fù rèn shàng dōu
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
zhào shū zhēng bài tuō hé shang, shēn qù dōng shān bì cǎo táng.
诏书征拜脱荷裳,身去东山闭草堂。
chāng hé jiǔ tiān tōng zòu jí,
阊阖九天通奏籍,
huá tíng yī hè zài cháo xíng.
华亭一鹤在朝行。
cāng zhōu lí bié fēng yān yuǎn, qīng suǒ yōu shēn lòu kè zhǎng.
沧洲离别风烟远,青琐幽深漏刻长。
jīn rì què huí chuí diào chù, hǎi ōu xiāng jiàn yǐ gāo xiáng.
今日却回垂钓处,海鸥相见已高翔。
拼音:cāng zhōu lí bié fēng yān yuǎn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三阮 (仄韵) 去声十四愿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