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衰蝉无力尚微吟”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衰蝉无力尚微吟”出自宋代李弥逊的《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uāi chán wú lì shàng wēi yí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衰蝉无力尚微吟”全诗

《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

衰蝉无力尚微吟

却暑回飚入暮林,衰蝉无力尚微吟
不须更问秋多少,着蕊黄花已可簪。


赏析


《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是李弥逊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却暑回飚入暮林,
衰蝉无力尚微吟。
不须更问秋多少,
着蕊黄花已可簪。

译文:
夏天的炎热已经退去,凉风吹入夕阳下的林间,
衰老的蝉儿无力地轻轻吟唱。
无需再问秋天的来临如何,
花朵已经转黄,足以佩戴在头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天过去,秋天的到来。夏季的炎热已经减退,微风吹入暮色中的林间,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蝉儿因为衰老而吟唱得微弱无力,预示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临近。诗人并不关心秋天将带来多少变化,而是观察到花朵已经转黄,可以用来佩戴在头上了,暗示着秋天的丰收和美好。

整首诗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通过对夏天和秋天的对比,展现了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界的律动。夏天的炎热逐渐减退,秋天的凉爽悄然而至,给人们带来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受。蝉儿的微弱吟唱和花朵的转黄,都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变迁,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到来的观察和感受,同时也抒发了对光阴流逝的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诗人将人与自然的联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对季节变迁和生命律动的感悟。整首诗意境清新,节奏流畅,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让人不禁陶醉其中,感叹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短暂。

“衰蝉无力尚微吟”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é xué shì qiū huái yī shí wǔ shǒu
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

què shǔ huí biāo rù mù lín, shuāi chán wú lì shàng wēi yín.
却暑回飚入暮林,衰蝉无力尚微吟。
bù xū gèng wèn qiū duō shǎo, zhe ruǐ huáng huā yǐ kě zān.
不须更问秋多少,着蕊黄花已可簪。

“衰蝉无力尚微吟”平仄韵脚


拼音:shuāi chán wú lì shàng wēi yín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作者简介


李弥逊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作者介绍


李弥逊的著述名录

  李弥逊和李纲是好朋友,政治主张相同,诗歌酬答也很多。钱钟书认为他的诗不受苏轼和黄庭坚的影响,命意造句都新鲜轻巧,在当时可算独来独往。著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的生平

  李弥逊,约生于宋神宗元丰中,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年约七十二岁左右。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1114)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1125),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1126),召为卫尉少卿,出知瑞州。高宗建炎元年(1127),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1132),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