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尽浮云月自明”出自宋代徐俯的《卜算子》,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uǎn jǐn fú yún yuè zì mí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卷尽浮云月自明”全诗:心空道亦空,风静林还静。
卷尽浮云月自明,中有山河影。
供养及修行。
旧话成重省。
豆爆生莲火里时,痛拨寒灰冷。
《卜算子》是一首宋代徐俯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卜算子》
中文译文:
心空道亦空,
风静林还静。
卷尽浮云月自明,
中有山河影。
供养及修行。
旧话成重省。
豆爆生莲火里时,
痛拨寒灰冷。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和修行的意向。诗人认识到心灵的空虚,意识到道也是虚空的。当心境平静时,周围的风也静止了,林间的静谧也回归了宁静。云彩散去,明亮的月光自然显露出来,在其中映照出山河的影子。诗人以此来比喻人们在修行中通过禅悟,可以看到真实的世界和内心的自然景观。
诗中提到供养和修行,暗示着诗人在追求心灵的净化和升华时正在进行着供养和修行的行为。旧有的言谈已成为沉重的负担,需要进行省察和剔除。诗的最后两句描述了豆子爆裂时产生的莲花火,以及拨开冷寒灰烬的痛苦。这是一种象征,表示在修行过程中,痛苦和艰辛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必经之路。
赏析:
《卜算子》描绘了诗人的内心境界和修行的道路。通过把心灵空虚和道的虚空联系起来,诗人表达了对尘世的超越和对修行的追求。诗中的自然景观与内心境界相呼应,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共通性,以及通过禅悟可以看到真实世界的可能性。
诗人所讲述的供养和修行的过程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过程,需要剔除旧有的负担和面对内心的痛苦。然而,这种痛苦也被视为成长和净化的必经之路。整首诗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修行者的内心体验,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卜算子》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心灵境界和修行道路的深入思考,同时也给予读者对超脱尘世的思索和对内心成长的启示。
bǔ suàn zǐ
卜算子
xīn kōng dào yì kōng, fēng jìng lín hái jìng.
心空道亦空,风静林还静。
juǎn jǐn fú yún yuè zì míng, zhōng yǒu shān hé yǐng.
卷尽浮云月自明,中有山河影。
gōng yǎng jí xiū xíng.
供养及修行。
jiù huà chéng zhòng shěng.
旧话成重省。
dòu bào shēng lián huǒ lǐ shí, tòng bō hán huī lěng.
豆爆生莲火里时,痛拨寒灰冷。
拼音:juǎn jǐn fú yún yuè zì míng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二萧 (平韵) 下平八庚
徐俯(1075~1141)宋代官员,江西派著名诗人之一。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原籍洪州分宁(江西修水县)人,后迁居德兴天门村。徐禧之子,黄庭坚之甥。因父死于国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谏议大夫。绍兴二年(1132),赐进士出身。三年,迁翰林学士,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官至参知政事。后以事提举洞霄宫。工诗词,著有《东湖集》,不传。
徐俯是宋代江西派著名诗人之一,著有《东湖居士集》6卷。早期诗风受黄庭坚影响,崇尚疲硬,强调活法,要求“字字有来处”,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晚年的徐俯,在诗歌创作中力求创新,诗风趋向平实自然,清新淡雅,别具一格。歌咏德兴故园的《春游湖》(一名《新营市》)是徐俯晚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这首七言绝句以明快的风格、富有动感的语言描绘出一幅雨后山乡春景图。诗云:“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水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1]”《全宋诗》、《宋诗三百首》等诗集都不约而同将此诗收入其中。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徐俯病逝德兴家中。数百年后,人们还记着这位做人、作诗都别具一格的先贤。清代谢启昆《读全宋诗仿之遗山论诗绝句》一诗赞道:“横塘春绿满东湖,不肯因人作步趋。风节谓阳真不愧,闺中有婢唤唱奴。”诗的前二句说的是作诗,后二句说的是为人,短短四句,对徐俯的诗风人品作出了极为精当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