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应君少惯”出自唐代刘长卿的《归弋阳山居,留别卢、邵二侍御》,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ǐ yīng jūn shǎo guà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只应君少惯”全诗:渺渺归何处,沿流附客船。
久依鄱水住,频税越人田。
偶俗机偏少,安闲性所便。
只应君少惯,又欲寄林泉。
归弋阳山居,留别卢、邵二侍御
渺渺归何处,沿流附客船。
久依鄱水住,频税越人田。
偶俗机偏少,安闲性所便。
只应君少惯,又欲寄林泉。
中文译文:
远远归何处,沿着河流依附客船。
长期依偎鄱水居住,常常缴纳越人的田赋。
偶尔陷入世俗机关的事务,但少有所趣,宁静随性。
只有你应该少有坐惯的轨迹,又想寄托心灵于林泉之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刘长卿给卢、邵二位侍御写的离别诗。诗中表达了刘长卿将要离开弋阳山居,与卢、邵二位侍御分别的心情。
诗人用“渺渺归何处,沿流附客船”来形容自己的归程,意为远处的目的地无法预知,只能顺流而下,寄宿在陌生的客船上。这种无奈和迷茫的心情让人感到无助和不安。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长期居住在鄱水流域的心境。“久依鄱水住,频税越人田”描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依赖和对本地人的贡献,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情感和留恋。
最后两句“偶俗机偏少,安闲性所便。只应君少惯,又欲寄林泉”,表达了诗人舍弃了世俗机关的琐事,追求安静和自由的心态。诗人认为,只有他们这种久居山野的人才知道怎样享受宁静和恬适,并希望将自己的心灵托付于林泉之间,追求更高层次的境界。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离别时无奈和不安的情绪,也表达了诗人对山野生活和宁静环境的向往。同时,通过描写诗人对此地的依赖和执着,也显示出诗人对人情世故的疏离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guī yì yáng shān jū, liú bié lú shào èr shì yù
归弋阳山居,留别卢、邵二侍御
miǎo miǎo guī hé chǔ, yán liú fù kè chuán.
渺渺归何处,沿流附客船。
jiǔ yī pó shuǐ zhù, pín shuì yuè rén tián.
久依鄱水住,频税越人田。
ǒu sú jī piān shǎo, ān xián xìng suǒ biàn.
偶俗机偏少,安闲性所便。
zhǐ yīng jūn shǎo guàn, yòu yù jì lín quán.
只应君少惯,又欲寄林泉。
拼音:zhǐ yīng jūn shǎo guàn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六谏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