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却说梅花不要诗”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却说梅花不要诗”出自元代王冕的《素梅 二七》,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uè shuō méi huā bú yào shī,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却说梅花不要诗”全诗

《素梅 二七》

却说梅花不要诗

记得西泠春色归,珠星璧月景离离。
近来消息真堪笑,却说梅花不要诗


赏析


《素梅 二七》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记得西泠春色归,
珠星璧月景离离。
近来消息真堪笑,
却说梅花不要诗。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对春天的回忆和对梅花的思考。作者回忆起西泠春天的美景,用珠星和璧月来形容春天的景色离离散散。然而,最近有人传达了一个令人发笑的消息,说梅花不需要诗来赞美。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和梅花的感慨。首句“记得西泠春色归”,通过回忆的方式,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怀念之情。接着,作者用“珠星璧月景离离”来形容春天的景色,这种描写方式既抽象又富有诗意,给人以美好的联想。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诗却带有一种讽刺的意味。作者说“近来消息真堪笑”,暗示了有人传达了一个令人发笑的消息。而这个消息是“梅花不要诗”,这句话的意思是梅花本身就足够美丽,不需要通过诗歌来赞美。这种说法既是对梅花的赞美,也是对诗歌的自嘲。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味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和梅花的情感和思考。它既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怀念,又通过讽刺的方式表达了对梅花和诗歌的思考。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诗意,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却说梅花不要诗”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ù méi èr qī
素梅 二七

jì de xī líng chūn sè guī, zhū xīng bì yuè jǐng lí lí.
记得西泠春色归,珠星璧月景离离。
jìn lái xiāo xī zhēn kān xiào, què shuō méi huā bú yào shī.
近来消息真堪笑,却说梅花不要诗。

“却说梅花不要诗”平仄韵脚


拼音:què shuō méi huā bú yào shī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作者简介


王冕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作者介绍


王冕的生平

  自幼好学,白天放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返,忘其牛,间壁秦老怒挞之,已而复然。母愿听其所为,因往依僧寺,每晚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后从会稽学者韩性学习,终成通儒。但屡应试不第,遂将举业文章付之一炬。行事异于常人,时戴高帽,身披绿蓑衣,足穿木齿屐,手提木制剑,引吭高歌,往返于市中。或骑黄牛,持《汉书》诵读,人以狂生视之。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作府吏,冕宣称:“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奈何朝夕抱案立于庭下,以供奴役之使!”遂下东吴,入淮楚,历览名山大川。游大都,老友秘书卿泰不华欲荐以官职,力辞不就,南回故乡。隐居会稽九里山,种梅千枝,筑茅庐三间,题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以卖画为生,制小舟名之曰“浮萍轩”,放于鉴湖之阿,听其所止。又广栽梅竹,弹琴赋诗,饮酒长啸。朱元璋平定婺州,攻取越州,屯兵九里山,闻其名,物色得之,置幕府,授以谘议参军,未就。元惠宗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以兵请冕为官。冕以出家相拒,并扩室为白云寺。旋卒于兰亭天章寺。

王冕的介绍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兼书法家。

  1287年七月二十二日(9月1日)生于一个贫穷农家,儿时的他就很喜欢写诗、作画。因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的腐败而隐居。自号有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煮石道者、老村、梅翁等。他的最大成就,是绘画,堪称圣手。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