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猿啼万壑哀”出自清代查慎行的《度仙霞关题天雨庵壁》,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ǔ xiào yuán tí wàn hè āi,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虎啸猿啼万壑哀”全诗:虎啸猿啼万壑哀,北风吹雨过山来。
人从井底盘旋上,天向关门豁达开。
地险昔曾当剧贼,时平谁敢说雄才?
煎茶好领闲僧意,知是芒鞋到几回!
诗词:《度仙霞关题天雨庵壁》
朝代:清代
作者:查慎行
虎啸猿啼万壑哀,
北风吹雨过山来。
人从井底盘旋上,
天向关门豁达开。
地险昔曾当剧贼,
时平谁敢说雄才?
煎茶好领闲僧意,
知是芒鞋到几回!
中文译文:
当虎啸声与猿啼声在深壑中悲鸣,
北风吹雨从山间席卷而来。
人们从井底艰难攀登而上,
天空敞开关门,展现广阔无边。
曾经险峻的地方曾经遭遇剧盗的危害,
现在时代安逸,谁敢自夸雄才?
煎茶的时候,可以领会到闲适僧人的心境,
但是芒鞋的足迹已经多少次来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查慎行所作,题为《度仙霞关题天雨庵壁》。诗中以自然景观和人事变迁为主题,表达了对于时代变迁和人生境遇的思考。
首先,诗人通过描述虎啸和猿啼的声音在深壑中回响,以表现大自然的凄凉和哀怨之情。接着,北风吹雨从山间吹过,展现了自然界的威力和无常。这种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诗中提到人们从井底盘旋而上,表达了人们在困境中努力奋斗、追求进步的意志。天空敞开关门的描写则象征着机会的开放和广阔无边的前景。这种对比使得诗中的人与天地之间产生了一种和谐和互动的关系。
接下来,诗人通过提到昔日地险曾遭剧贼的侵袭,以及时代平和之后谁还敢自夸雄才,表达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安定。这种变迁让人们不再需要雄才伟略来应对危机,而是能够过上相对安逸的生活。
最后两句诗提到煎茶和芒鞋,通过一种细致的描写,表达了闲适、宁静的生活态度。煎茶时能够领悟到闲适僧人的心境,而芒鞋则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这两句诗意味深长,暗示了生活中的瞬息万变和人生的无常。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事变迁,表达了对于时代与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时代变迁和社会安定的感慨。诗中的对比和意象运用,使得诗意深远,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dù xiān xiá guān tí tiān yù ān bì
度仙霞关题天雨庵壁
hǔ xiào yuán tí wàn hè āi, běi fēng chuī yǔ guò shān lái.
虎啸猿啼万壑哀,北风吹雨过山来。
rén cóng jǐng dǐ pán xuán shàng, tiān xiàng guān mén huò dá kāi.
人从井底盘旋上,天向关门豁达开。
dì xiǎn xī céng dāng jù zéi, shí píng shuí gǎn shuō xióng cái?
地险昔曾当剧贼,时平谁敢说雄才?
jiān chá hǎo lǐng xián sēng yì, zhī shì máng xié dào jǐ huí!
煎茶好领闲僧意,知是芒鞋到几回!
拼音:hǔ xiào yuán tí wàn hè āi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灰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査慎行受经史于著名学者黄宗羲,受诗法于桐城诗人钱澄之;又与朱彝尊为中表兄弟,得其奖誉,声名早著。入朝后从军西南,随驾东北,又饱览各地风光。其论诗以为“诗之厚,在意不在辞;诗之雄,在气不在直;诗之灵,在空不在巧;诗之淡,在脱不在易”(查为仁《莲坡诗话》。他以“空灵”创新为尚。得力于陆游很深;著《补注东坡编年诗》50卷,受苏轼的影响亦大。其诗工于刻画锻炼,又多采用白描手法。袁枚《论诗绝句》称其诗“一味白描神活现,画中谁似李龙眠”。拟之以北宋画家李公麟。清初诗人多学唐,查慎行崛起后,兼学唐宋,成为清初效法宋诗最有成就的作者。对诗坛影响极大。赵翼《瓯北诗话》认为:“梅村(吴伟业)后,欲举一家列唐宋诸公之后者,实难其人。惟查初白才气开展,工力纯熟,要其功力之深,则香山、放翁后一人而已。”
查慎行诗多纪游吊古之作,又多作组诗。古体如《中秋夜洞庭对月歌》、《石钟山》、《五老峰观海绵歌》;近体组诗如《金陵杂咏二十首》、《荆州杂诗六首》、《邯郸怀古三首》、《汴梁杂诗八首》、《建溪□歌词十二章》、《桂江舟行口号十首》等,都颇著名。反映民间疾苦的篇章则不多,只有《秦邮道中即目》、《芜湖关》,《白杨堤晚泊》、《芦洲行》、《悯农诗》、《赈饥谣》等诗,写及了这方面内容。
查慎行的诗“平生所作,不下万首”(许汝霖《敬业堂诗集序》)。后经他删定为4600余篇,按时地编次为《敬业堂诗集》48卷,《续集》 6卷,另有《词集》2卷。文不多作,所存绝少,《敬业堂文集》3卷,《别集》1卷,共100余篇,子孙搜访汇编而成。金庸小说《鹿鼎记》的回目都是集查慎行诗中的对句。
5岁能诗,“始入小学”。
6岁“通声韵,工属对”
10岁作《武侯论》。曾就学于黄宗羲,研究经学,对《周易》尤有心得。
19岁“读书于武林吴山,从慈溪叶伯寅先生学”,
20岁补诸生,出门远游,遍历云贵、华中、华北、东南各地,写出大量诗作,名噪一时。曾在纳兰明珠府中教授其幼子。
23岁应童子试
康熙二十八年(1689),牵涉洪升《长生殿》的国恤张乐事件,遭革职,驱逐回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又号查田,籍贯改作钱塘。
康熙三十二年(1693)始中举人。
四十一年(1702),康熙帝东巡,因大学士陈廷敬等推荐,诏随入都,入直南书房。
康熙四十二年(1703)赐进士出身,特授翰林院编修,后充武英殿总裁纂述。曾3次随驾巡游塞外,岁时风土,悉记以诗。得帝器重,亲书“敬业堂”额以赐。
康熙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筑初白庵以居,潜心著述,人称初白先生。
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犯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世宗知其端谨,特许其父子返回田里。
次年放归,不到两个月即去世。其长子克建、堂弟嗣珣都是进士,时称“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
清兵入关以后,江南一带士人抗清斗争前仆后继。至查慎行成年时代,清建国之初的那种反满复明的斗争已先后被扑灭或压制,除西南、西北边隅以外,大规模公开的反清斗争已成过去,清政权已相当稳固,政局已趋于平稳。康熙等一方面继续实施高压政策,残酷镇压汉族的零星反抗,大兴文字狱压制汉族士人;一方面则大事“稽古右文”,以怀柔手段笼络人心,特别是笼络汉族士人。这种双管齐下的政策,对当时士人确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政治上,查慎行之辈已不同于明末清初民族意识十分强烈的老一辈士人,大多已在政治上采取积极参与的态度,他们谋求仕途,欲以此实现人生追求。
当时湖州庄氏史案的广事株连虽也曾震动一时,但它给查慎行们的更大影响,只是造成他们对政治的恐惧感,从而促使他们更加小心翼翼地为人。所以,在查慎行等人的诗稿中,明末清初顾炎武式强烈的民族感情已逐渐少见。对查慎行这一代诗人诗歌思想成就的评价,似乎不必再拘泥于他们对亡明的态度而滞留在满汉问题上做文章了。对查慎行这一代诗人的诗作,似可转换视角,把着眼点落到他们反映当时现实和指陈时事的态度与深度上来。查慎行的诗,在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方面,与清初诗人多有异处,这一特点当引起我们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