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随旄节往层城”出自唐代皇甫冉的《送张道士归茅山谒李尊师》,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ù suí máo jié wǎng céng chéng,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欲随旄节往层城”全诗:向山独有一人行,近洞应逢双鹤迎。
尝以素书传弟子,还因白石号先生。
无穷杏树行时种,几许芝田向月耕。
师事少君年岁久,欲随旄节往层城。
《送张道士归茅山谒李尊师》是唐代皇甫冉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皇甫冉送张道士返回茅山拜访李尊师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向山独有一人行,近洞应逢双鹤迎。
朝向山脚走去,只见两只仙鹤飞来迎接。
尝以素书传弟子,还因白石号先生。
过去曾用素书传授给弟子,也因为李尊师的教诲被称为先生。
无穷杏树行时种,几许芝田向月耕。
无尽的杏树行人走过时正在种植,几块芝田向着月亮耕作。
师事少君年岁久,欲随旄节往层城。
李尊师教导了少年郎许多年,现在他想随着李尊师参加官方的旄节,前往城堡。
这首诗意蕴含着对师生情谊和修行的思考。皇甫冉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赞扬了李尊师的教诲和指导,尊称他为先生。诗中的杏树和芝田象征着茅山修道之地的神奇和宝贵之处。诗人对李尊师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表达了跟随他一起向茅山进修的意愿。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凝聚了人与自然、师生和道德的关系。通过描绘杏树、芝田和仙鹤等意象,诗人将人与自然相融合,表达了对自然界神奇而美丽景色的认同和敬畏。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李尊师的感激之情,将师生情谊凝结于山林之间。
这首诗还表达了皇甫冉追求修道境界的渴望。他希望能随着李尊师一同参加官方的旄节,前往更高层次的修行。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对师生关系的思考,展现了唐代文人士人文化情怀和追求道家修行的追求。
sòng zhāng dào shì guī máo shān yè lǐ zūn shī
送张道士归茅山谒李尊师
xiàng shān dú yǒu yī rén xíng, jìn dòng yīng féng shuāng hè yíng.
向山独有一人行,近洞应逢双鹤迎。
cháng yǐ sù shū chuán dì zǐ,
尝以素书传弟子,
hái yīn bái shí hào xiān shēng.
还因白石号先生。
wú qióng xìng shù xíng shí zhǒng, jǐ xǔ zhī tián xiàng yuè gēng.
无穷杏树行时种,几许芝田向月耕。
shī shì shǎo jūn nián suì jiǔ, yù suí máo jié wǎng céng chéng.
师事少君年岁久,欲随旄节往层城。
拼音:yù suí máo jié wǎng céng chéng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皇甫冉,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皇甫冉才华横溢,佳作颇多,留给后人的有《皇甫冉诗集》3卷、《全唐诗》收其诗2卷,补遗7首,共241首。诗歌多写离乱漂泊、宦游隐逸、山水风光。诗风清逸俊秀,深得高仲武赞赏。《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卷,事见《新唐书·传文艺》、《唐诗纪事》卷二七、《唐才子传》卷三。
安史之乱后,唐朝统治由盛而衰。处在此时此境,他所赋诗文,反映了安史之乱的社会状况。皇甫冉寓居义兴,对义兴的山山水水情有独钟,题咏颇多。有《荆溪夜湍》、《洞灵观》、《三月三日同义兴李明府泛舟》等著名诗作。如《荆溪夜湍》云:“惊湍流不极,夜渡识云岑。长带溪沙浅,时因山雨深。方同七里路,更逐五湖心。揭厉朝将夕,潺谖古望今。花源若许到,虽远亦相寻。”《洞灵观》云:“孤烟灵洞远,积雪暮山寒。松柏凌高殿,莓苔封古坛。客来清夜久,仙去白云残。明月开金篆,焚香人木兰。”《三月三日同义兴李明府泛舟》云:“江南烟景复如何,闻道新亭便可过。处处艺兰春浦绿,萋萋藉草远山多。壶觞须就陶彭泽,风俗犹传晋永和。更使轻桡随转去,微风落日水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