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应无祓禊游”出自唐代张志和的《上巳日忆江南禊事》,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àng sì yīng wú fú xì yóu,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上巳应无祓禊游”全诗: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
为忆渌江春水色,更随宵梦向吴洲。
《上巳日忆江南禊事》是唐代张志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黄河西绕郡城流,
上巳应无祓禊游。
为忆渌江春水色,
更随宵梦向吴洲。
诗意:
这首诗词是作者在上巳节时怀念江南禊事的作品。黄河西绕着郡城流淌,上巳节应该没有举行祓禊游的庆祝活动。作者为了怀念江南禊事,回忆起渌江春水的美丽景色,并在夜晚的梦中随波逐流到吴洲。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作者怀念之情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江南禊事的思念之情。在描绘自然景色方面,黄河绕城的描写使人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恢弘,而渌江春水的描绘则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美丽与宁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诗词营造了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
在情感表达方面,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对江南禊事的思念,体现了对乡愁的情感追忆。上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会举行祓禊游的庆祝活动,而作者所在的地方却没有举行这样的活动,使得作者感到思乡之情更加浓烈。作者通过回忆渌江春水的色彩和美景,以及在梦中随波逐流到吴洲的想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渴望。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交织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和对故乡的深情追忆。同时,诗词运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使得表达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shàng sì rì yì jiāng nán xì shì
上巳日忆江南禊事
huáng hé xī rào jùn chéng liú, shàng sì yīng wú fú xì yóu.
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
wèi yì lù jiāng chūn shuǐ sè, gèng suí xiāo mèng xiàng wú zhōu.
为忆渌江春水色,更随宵梦向吴洲。
拼音:shàng sì yīng wú fú xì yóu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张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
张志和博学能文,曾经进士及第。其父张游一生在家闲居,他“清真好道”,精通庄列道家思想。张志和从幼受到其父道教文化熏陶,精通道教。
张志和因生活在唐帝国从鼎盛跌落中衰的转变期,“安史之乱”对他的思想和处世立身产生消极影响。张志和不过他志不在官,只是守持真元,葆养神气,已有卧在雪地上不怕冷,进入水中不沾湿的功夫。
唐肃宗年间,张志和离开了养育他的婺城到京城“游太学”,取得国子学士资格。不久一举明经擢第,此年仅16岁。一个弱冠少年就能向玄宗皇帝献策,可谓少年得志,因张志和才华出众,受肃宗李亨赏识,特加奖掖,任命为待诏翰林,授予左金吾录事参军,玄宗同时还赐名“志和”与他,自此志和即为其名。正当他少年春风,荣宠之际,却不慎因事得罪朝廷,被贬为南浦(今重庆万州)为尉官。虽然被贬时间不长,中途即量移他郡,不久又遇赦回到京城长安,但却在他心灵上留下一道深痕,他似乎看破官场,泯灭仕念。于是趁家亲亡故之机,以奔丧为由请求辞官返金华。
其兄张松龄,担心弟弟浪迹湖海,遁世不还,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召其归来,张志和听从兄长安排,回越居住。他生活简朴,不修边幅。常去水滨河溪效法姜太公无饵垂鱼。如此逍遥隐居生活10年。
唐大历9年秋冬,颜真卿偕同门生、弟侄、宾客前来平望驿游览,大家饮酒作词,畅酣淋漓,张志和酒酣耳热,忘乎所以,飘然若仙,他乘兴要为众人表演水上游戏。他将坐席铺在水上,并坐上去,那坐席能在水上漂浮自如,左右来回,有行舟般的声音。霎时间,一群白鹤飞来,围绕着张志和委婉鸣叫,在岸上的人们无一不惊讶的。张志和向颜真卿摆摆手,以示谢意。最后,他与白鹤一起飞上云霄。
颜真卿为他撰碑铭说:张志和自沉于水。这就是他的归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