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传骨髓惟吾子”出自宋代刘克庄的《哭吴卿明辅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ān chuán gǔ suǐ wéi wú zi,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单传骨髓惟吾子”全诗:吴兢史法蔡邕碑,每叹斯文尚在兹。
老夺故交堪痛惜,晚徵集序未遑为。
单传骨髓惟吾子,空呕心肝向阿谁。
道远束刍携不去,覆翻遗墨岂胜悲。
《哭吴卿明辅二首》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吴兢史法蔡邕碑,
每叹斯文尚在兹。
老夺故交堪痛惜,
晚徵集序未遑为。
中文译文:
吴兢尊师效法蔡邕的碑文,
每次都感叹这种文风仍存。
老去失去了故旧友人令人痛惜,
晚年被征集序文所累未能从容写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吴卿明辅的哀悼和思念之情。吴卿明辅是作者的故友,他效法蔡邕的碑文,即模仿蔡邕的文字风格和表达方式。每次看到这样的文风仍然存在,作者都感慨万分。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作者不禁感到痛惜,因为他失去了与吴卿明辅一起交流的机会。
在晚年,作者被征集序文的任务所困扰,无法有足够的时间和心情来写作。这种遗憾和无奈在诗中表达得淋漓尽致。作者还提到自己的骨髓只能传承给自己的子孙,心肝之情却空悬无处寄托。他希望能够远离尘世束缚,带着自己的一腔热血,但这些珍贵的墨迹却被翻覆,这让他更加悲伤。
第二首:
单传骨髓惟吾子,
空呕心肝向阿谁。
道远束刍携不去,
覆翻遗墨岂胜悲。
中文译文:
只能将骨髓传给自己的子孙,
心中的感慨无人倾诉。
追求的道路遥远,束缚无法带走,
珍贵的墨迹被翻覆,让人无尽悲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继续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心中情感的无处宣泄的感受。他将珍贵的骨髓比喻为自己的才华和精神传承,但这种传承只能通过子孙延续,无法与他人分享。他内心的苦闷和痛苦无人理解,他感到孤独而失望。
诗中还提到作者追求的道路遥远,束缚他无法自由行动,无法带着自己的才情去追求理想。同时,他对自己珍贵的墨迹被翻覆的事实感到悲伤,墨迹可能指的是他的作品或者是他在书法上的心血。这种失去和痛苦的感受贯穿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吴卿明辅的哀悼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表达了作者的悲伤、无奈和追求自由的愿望。它展示了刘克庄对逝去的友人吴卿明辅的哀悼之情,以及他自身在晚年面临的困境和心境。诗中使用了比喻和意象,将吴卿明辅效法蔡邕的行为比作传承骨髓,将自己的心肝之情比喻为空虚且无处倾诉。作者感叹吴卿明辅的文风仍然存在,但自己无法再与他交流,这让他感到痛惜。同时,晚年的作者因为被征集序文所困,无法有足够的时间和心情来写作。他感到束缚和遗憾,希望能够远离尘世的束缚,但心中的珍贵墨迹被翻覆,令他更加悲伤。第二首诗继续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痛苦,他的骨髓只能传给自己的子孙,无法与他人分享,心中的感慨无人倾诉。他追求的道路遥远,束缚他无法自由行动,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诗中的覆翻遗墨象征了他的作品或心血被埋没或遗忘的痛苦。这首诗词通过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展现出对逝去友人的哀思、对人生局限的思考和对自由追求的渴望。
kū wú qīng míng fǔ èr shǒu
哭吴卿明辅二首
wú jīng shǐ fǎ cài yōng bēi, měi tàn sī wén shàng zài zī.
吴兢史法蔡邕碑,每叹斯文尚在兹。
lǎo duó gù jiāo kān tòng xī, wǎn zhēng jí xù wèi huáng wèi.
老夺故交堪痛惜,晚徵集序未遑为。
dān chuán gǔ suǐ wéi wú zi, kōng ǒu xīn gān xiàng ā shuí.
单传骨髓惟吾子,空呕心肝向阿谁。
dào yuǎn shù chú xié bù qù, fù fān yí mò qǐ shèng bēi.
道远束刍携不去,覆翻遗墨岂胜悲。
拼音:dān chuán gǔ suǐ wéi wú zi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据宋周密《齐东野语》有载:宋朝蔡襄与陈亚互相友善。一日,以谑语嘲其名而出对。蔡出对:“陈亚有心终是恶。”陈应声对云:“蔡襄无口便成衰。”又有刘颁曾经戏谑王觌,而云:“公何故见卖?”王觌:“卖公直甚分文。”此例颇多,纯属巧谑。
南宋时期,莆仙有二位爱国诗人。一是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于宋淳祐六年(1246)特赐同进士出身,后兼国史院编修官。仙游王迈(1184—1248),字贯之,号臞轩,宋嘉定十年(1217)进士,官至知邵武军。刘与王是诗友,常以诗唱酬,互为调侃。
《齐东野语》有载:宋杨平舟(栋)以枢椽出任莆阳太守。当时刘克庄与同乡刘希仁,俱以史官身份在故里定居。一日,群集莆仙诸多才子会宴。王迈以此借题出对助兴。出对为:“大编修,小编修,同赴编修之会”。因杨氏与刘氏同是编修,而等级不同。刘克庄当即而道:“欲属对不难,不可见怒”。王迈坦然表示见闻。刘应对云:“前通判,后通判,但闻通判之名”。因王迈有五次调升通判正官职未得,仅是副职。王迈又出对,是将刘克庄之名拆开戏对。对为:“十兄(克),二十年前何其壮(庄),二十年后何其不壮?”刘克庄遂即对曰:“二画(画),二十年前何其遇(迈),二十年后何其不遇?”联对熨贴善谑,传为美谈。
词方面
刘克庄论词,推崇辛弃疾、陆游,对辛弃疾评价尤高。他的词以爱国思想内容与豪放的艺术风格见称于时,在辛派词人“三刘”(刘克庄、刘过、刘辰翁)中成就最大,甚至被认为“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沁园春〕《梦孚若》、〔玉楼春〕《戏林推》等词,是他的代表作。或悲痛“长安不见”,或慨叹“功名未立”,诸如〔玉楼春〕《戏林推》中“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等名句,爱国情深,沉郁苍凉,确乎“壮语亦可起懦”(杨慎《词品》)。此外,像〔鹊桥仙〕、《乡守赵寺丞生日》要求“更将补纳放宽些,便是个西京循吏”,直是以词为民请命,在别的词家中这样的作品是不多见的。刘熙载注意到刘克庄不屑于剪红刻翠,认为“后村〔贺新郎〕《席上闻歌有感》云:‘粗识国风《关雎》乱,羞学流莺百转,总不涉闺情春怨。’……意殆自寓其词品耶?”(《艺概》)但也有人认为他的词“直致近俗,乃效稼轩而不及者”(《词林纪事》引《历代诗余》录张炎语);“纵横排宕,亦颇自豪,然于此事究非当家”(《四库全书总目》)。这是偏颇之见。实际刘克庄也不乏清切婉丽之作,如咏海棠的〔卜算子〕、咏舞女的〔清平乐〕等词即是。其缺点在于有的作品思想内容比较消极颓丧,语言过于议论化、散文化。应酬的寿词太多,亦是一病。
散文方面
刘克庄在诗、词之外,尚有不少散文著作。纪昀等人认为他的文章“文体雅洁,较胜其诗,题跋诸篇,尤为独擅”(《四库全书总目》),而在当时则以表制诰启见称(林希逸《后村先生行状》)。刘克庄生前曾自编文集,嘱林希逸为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其季子山甫汇为《大全集》200卷。《四部丛刊》收《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系影印抄本。词集有《宋六十名家词》本《后村别调》1卷,《□村丛书》本《后村长短句》5卷,今人钱仲联有《后村词笺注》4卷。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初名灼,师事真德秀。宁宗嘉定二年(1209)补将仕郎,调靖安簿,始更今名。江淮制置使李珏任为沿江制司准遣,随即知建阳县。因咏《落梅》诗得罪朝廷,闲废十年。后通判潮州,改吉州。理宗端平二年(1235)授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郎官,被免。后出知漳州,改袁州。淳祐三年(1243)授右侍郎官,再次被免。六年(1246),理宗以其"文名久著,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秘书 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景定三年(1262)授权工部尚书,升兼侍读。五年(1264)因眼疾离职。度宗咸淳四年(1268)特授龙图阁学士。第二年去世,谥文定。他晚年趋奉贾似道。谀词谄语,连章累牍,为人所讥。但他也曾仗义执言,抨击时弊,弹劾权臣。胡适先生在其所著的《白话文学史》说过,刘“有悲壮的感情,高尚的见解,伟大的才气”。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说当时人“言诗者宗焉,言文者宗焉,言四六者宗焉”,在南宋后期号称一代文宗。
刘克庄早年与四灵派翁卷、赵师秀等人交往,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学晚唐,刻琢精丽。他与江湖派戴复古、敖陶孙等也有交往,自言"江湖吟人亦或谓余能诗"(《跋赵崇安诗卷》)。"江湖社友犹以畴昔虚名相推让"(《刻楮集序》)。他的《南岳稿》曾被陈起刻入《江湖诗集》。但他后来不满于永嘉四灵的"寒俭刻削"之态,也厌倦了江湖派的肤廓浮滥,而致力于独辟蹊径,以诗讴歌现实。所以他的诗终于摆脱了四灵的影响,成就也在其他江湖诗人之上。他一生"前后四立朝",但时间都很短暂,多数时间被贬斥出守外郡,这样便扩大了眼界,接触社会面较为广阔,诗歌内容亦随着丰富起来。南宋后期,政治更加黑暗,国势江河日下,金人占领的淮河以北地区始终不曾收复,又逐渐受到崛起漠北的蒙古的入侵。作为一个关心祖国命运而又在政治上屡受打击的诗人,他只有"夜窗和泪看舆图"(《感昔二首》),感慨"书生空抱闻鸡志"(《瓜洲城》)。他有不少诗歌抒发忧时的孤愤:"忧时元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有感》)他痛心国土沦陷(《冶城》),悼惜大好河山遭受践踏破坏(《扬州作》),同情遗民的悲伤(《书事二首》其二),关怀战士的疾苦(《赠防江卒六首》)而向往于祖国的统一(《破阵曲》)。对于南宋王朝依靠"岁币"换取苟安的妥协投降路线,他极为愤慨(《戊辰即事》);对于文恬武嬉的腐败现象,他也作了深刻的揭露。如《绳伎》、《闻城中募兵有感二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有一组以边防为题材的歌行体诗歌,明显地模拟中唐"新乐府",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辛酸与统治者的奢侈骄横,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其中《卖炭图》叹息:"尽爱炉中兽,谁怜窑下人",与白居易《卖炭翁》也极其相似。他对陆游、杨万里很推崇,自述"初余由放翁入,后喜诚斋"(《刻楮集序》)。他晚年的不少诗活泼跳脱,就深得杨万里"诚斋体"的旨趣。可是他学陆游不免才力不逮,学诚斋又不免流于质俚浅露,因而其诗瑕瑜互见。他的《后村诗话》和一些论诗文字提出过一些很有价值的诗歌见解,比如批评当时贵理学而忽视诗歌特性,把诗写成押韵的语录讲义的风气,《后村诗话》论诗较能注意联系史事及作者生平。但他也有《先儒》一类语录式和《题何秀才诗禅方丈》一类颂偈式的诗歌,而且应酬叠和之作太多,率尔成章,不免疏于辞采,缺乏性情。“晚节颓唐,诗亦渐趋潦倒”(《四库全书总目》)。
刘克庄生前曾自编文集,嘱林希逸为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其季子山甫汇为《大全集》 200卷。《四部丛刊》收《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系影印抄本。词集有《宋六十名家词》本《后村别调》 1卷,《□村丛书》本《后村长短句》 5卷,今人钱仲联有《后村词笺注》4卷。
刘克庄是最早的《千家诗》编选者, 他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曾作为《四库全书》未收书编入《宛委别藏》。然而刘克庄的《千家诗》并非启蒙类读物,,后来广泛流传的《千家诗》,多题为南宋谢枋得选注、清王相增补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