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思屏去不复亲”出自宋代赵蕃的《次韵元衡病酒伏枕》,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ǐ sī píng qù bù fù qī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几思屏去不复亲”全诗:阴从元日到人日,四体不佳真若病。
每烦从事与料理,百战不能图一胜。
几思屏去不复亲,茗碗薰炉事閒静。
鸣鸠聒聒殊未已,门外雨狂风亦横。
此时但觉浊醪贤,少日漫知黄卷圣。
《次韵元衡病酒伏枕》这首诗词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阴从元日到人日,四体不佳真若病。
每烦从事与料理,百战不能图一胜。
几思屏去不复亲,茗碗薰炉事閒静。
鸣鸠聒聒殊未已,门外雨狂风亦横。
此时但觉浊醪贤,少日漫知黄卷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赵蕃在床上伏枕时的感受和思考。诗人在元旦到人日期间一直身体不适,就像生病一样。他感到自己无法专心于琐事和处理事务,即使百战在前也无法取得一次胜利。他常常想起过去被隔离的时光,感叹现在的宁静与从前的亲近已经无法复得。茶碗和熏香炉静静地摆在一旁,没有了从前的繁忙。鸣鸠的声音不断地传来,门外的雨和狂风也没有停息。诗人此刻只感到自己所喝的浊酒是珍贵的,而少年时的懒散和对黄老之道的认识则逐渐变得圣洁。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病中的心境,表达了他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诗人感到身体的不适让他无法专心于琐碎的事务,也让他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诗人回忆起过去的亲近和繁忙,与现在的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他通过描绘茶碗和熏香炉的静谧,以及鸣鸠的声音和外面的恶劣天气,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外界变化的感知。最后,诗人以浊酒和黄老之道的比喻,表达了对年少时懒散和对智慧的渴望。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意象的构建,展示了诗人内心的体验和情感。它通过对对比和隐喻的运用,传达了作者对生命和人生经验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词流畅自然,情感真挚,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cì yùn yuán héng bìng jiǔ fú zhěn
次韵元衡病酒伏枕
yīn cóng yuán rì dào rén rì, sì tǐ bù jiā zhēn ruò bìng.
阴从元日到人日,四体不佳真若病。
měi fán cóng shì yǔ liào lǐ, bǎi zhàn bù néng tú yī shèng.
每烦从事与料理,百战不能图一胜。
jǐ sī píng qù bù fù qīn, míng wǎn xūn lú shì xián jìng.
几思屏去不复亲,茗碗薰炉事閒静。
míng jiū guā guā shū wèi yǐ, mén wài yǔ kuáng fēng yì héng.
鸣鸠聒聒殊未已,门外雨狂风亦横。
cǐ shí dàn jué zhuó láo xián, shǎo rì màn zhī huáng juǎn shèng.
此时但觉浊醪贤,少日漫知黄卷圣。
拼音:jǐ sī píng qù bù fù qīn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