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宛转雕鞬际”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宛转雕鞬际”出自唐代李峤的《弓》,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ǎn zhuǎn diāo jiān jì,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宛转雕鞬际”全诗

《弓》

宛转雕鞬际

桃文称辟恶,桑质表初生。
宛转雕鞬际,依稀半月明。
遥弯落雁影,虚引怯猿声。
徒切乌号思,攀龙遂不成。


赏析


中文译文:
《弓》
桃木捧持禳祟灾难,桑木体现初生的纯净。
宛转的形状像雕刻的鞍辔,依稀可见半个明亮月亮。
远处,弯曲的飞雁投下影子,空中传来胆怯的猿声。
徒然切切地呼叫乌鸦,思绪思绪成为乌云,一心攀援虚幻的龙,最终不可得成。

诗意:
这首诗以“弓”为象征,通过对“弓”的形象描写,表达了人生中奋发向上、追求成功的艰辛与不易。桃木象征辟邪,桑木象征纯净,在人们的心灵里扮演一种净化身份。鞍辔的形状宛转,宛如艺术品般美好,象征着人们在自我修炼中不断追求的完美;而遥远的飞雁的影子和猿声,则象征了环境的挑战和恐惧。最后,诗人暗示了个人努力虽然诚挚,但有时并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赏析:
诗中的“桃”和“桑”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纯净和祥和的向往和追求。而“弓”则成为整首诗的象征核心,从其所象征的形象和含义,可以进一步体会到诗人对于价值观的追求。“弓”是一种需要力量和坚持的武器,来突破和征服外界的困难和挑战。“弓”所表达的是一种有志竞争,积极向上的特质。诗中通过声音和影子的形象的对比,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矛盾和挣扎,以及成功的不可预测性。整首诗意境明快,生动有力,给读者带来一种思考人生和追求前进的启示。

“宛转雕鞬际”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gōng

táo wén chēng pì è, sāng zhì biǎo chū shēng.
桃文称辟恶,桑质表初生。
wǎn zhuǎn diāo jiān jì, yī xī bàn yuè míng.
宛转雕鞬际,依稀半月明。
yáo wān luò yàn yǐng, xū yǐn qiè yuán shēng.
遥弯落雁影,虚引怯猿声。
tú qiè wū hào sī, pān lóng suì bù chéng.
徒切乌号思,攀龙遂不成。

“宛转雕鞬际”平仄韵脚


拼音:wǎn zhuǎn diāo jiān jì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八霁

作者简介


李峤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作者介绍


李峤的介绍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开元元年(713)。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为时人所宗仰。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李”。明代胡震亨认为:“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唐音癸签》)。他写有咏物诗120首,自风云月露,飞动植矿,乃至服章器用之类,无所不包。虽刻意描绘,以工致贴切见长,但略无兴寄。王夫之《天堂永日地域一日论》说他“裁剪整齐,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现存《汾阴行》一首,咏汉武帝祀汾阴后土赋《秋风辞》事,写盛衰兴亡之感,最为当时传诵。据说唐玄宗于安史乱起逃离长安前,登花萼楼,听到歌者唱这首诗的结尾四句时,引起了情感上强烈的共鸣,悲慨多时,并赞叹作者是“天才”。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