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万籁无声遥夜永”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万籁无声遥夜永”出自宋代叶梦得的《临江仙(明日与客复登台,再用前韵·)》,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àn lài wú shēng yáo yè yǒ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万籁无声遥夜永”全诗

《临江仙(明日与客复登台,再用前韵·)》

万籁无声遥夜永

一醉三年那易得,应须大白同浮。
已知绝景是吾州。
姮娥仍有意,更肯为人留。
万籁无声遥夜永,人间未识高秋。
从来我客尽风流。
故知怜老子,尤胜在南楼。


赏析


《临江仙(明日与客复登台,再用前韵·)》是宋代叶梦得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明天与客人再次登上台阶,
继续使用前一首诗的韵脚。
一醉三年,那是如此容易得到,
必然要像大白一样飘浮。
已经知道最绝美的风景就在我的州里。
姮娥(指月亮)仍然抱有柔情,
更愿意停留在人间。
万籁无声,遥远的夜色持久,
人间还未领悟到深秋的美。
从来我作客风流倜傥。
因此知道怜悯老子(指自己),
尤胜于南楼之上。

诗意:
《临江仙(明日与客复登台,再用前韵·)》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诗中描述了作者与客人明天再次相聚登上台阶,继续创作前一首诗的韵脚。诗人在醉酒中度过了三年,这样的自由自在像大白一样轻盈自由。诗人深知自己所在的地方有着绝美的风景。月亮仍然怀有柔情,愿意停留在人间,为人们带来美好。在寂静的夜晚,万籁俱寂,而人们尚未真正领悟深秋的美妙之处。诗人自称一直以来作为客人都风流倜傥,因此他更加明白怜悯自己的重要性,这种怜悯胜过了南楼之上的风景。

赏析:
《临江仙(明日与客复登台,再用前韵·)》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月亮和夜晚的寂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和意象的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和对自由、美好的追求。

诗人以“一醉三年”形容自己在醉酒中度过的时光,表达了对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他认为美丽的风景就在自己所在的州里,这体现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它的自然风光的赞美。诗中的“姮娥”象征月亮,被赋予了拥有柔情和留恋人间的意义,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人间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向往。

诗人运用了“万籁无声”来形容夜晚的寂静,这种寂静的氛围使人感受到无穷的宁静与深度。他认为人们尚未真正领悟到深秋的美妙之处,这或许是对人们生活在喧嚣中而忽略了自然之美的批评和警示。

诗人自称一直以来作为客人都风流倜傥,这既是对自己个性的表达,也是对过去人生经历的总结和肯定。他认为自己怜悯自己的能力胜过南楼之上的景色,意味着内心的深邃和人生智慧。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月亮和夜晚的静谧,传达了诗人对自由、美好和人生哲理的追求和思考。诗人运用意象和对比的手法,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诠释,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己个性的肯定。这使得《临江仙(明日与客复登台,再用前韵·)》成为一首富有诗意和情感的作品。

“万籁无声遥夜永”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ín jiāng xiān míng rì yǔ kè fù dēng tái, zài yòng qián yùn
临江仙(明日与客复登台,再用前韵·)

yī zuì sān nián nà yì dé, yīng xū dà bái tóng fú.
一醉三年那易得,应须大白同浮。
yǐ zhī jué jǐng shì wú zhōu.
已知绝景是吾州。
héng é réng yǒu yì, gèng kěn wéi rén liú.
姮娥仍有意,更肯为人留。
wàn lài wú shēng yáo yè yǒng, rén jiān wèi shí gāo qiū.
万籁无声遥夜永,人间未识高秋。
cóng lái wǒ kè jǐn fēng liú.
从来我客尽风流。
gù zhī lián lǎo zi, yóu shèng zài nán lóu.
故知怜老子,尤胜在南楼。

“万籁无声遥夜永”平仄韵脚


拼音:wàn lài wú shēng yáo yè yǒng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三梗

作者简介


叶梦得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作者介绍


叶梦得的文学成就

  叶梦得的创作活动,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其词集第一首〔贺新郎〕词,相传为应真州妓女之请而写,播于歌者之口,正代表他早期词作的格调。但这类词在《石林词》中为数甚少。关注说他“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题石林词》)集中所存,大抵属此,如毛晋所说“不作柔语□人”(《石林词跋》)。可见他随着社会的巨变而学习苏轼词风,用词抒发家国之恨和抗敌之志。如〔念奴娇〕“云峰横起”就完全模仿苏轼“大江东去”,并用原韵。〔鹧鸪天〕“一曲青山映小池”更将苏诗组织入词。他写景是“汹涌三江,银涛无际,遥带五湖深”(〔念奴娇〕),咏怀是“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水调歌头〕),与张元干、张孝祥等词人一样,都是辛派词的先驱。苏轼词的豪放,原本包括沉雄与清旷两个方面,叶梦得也有不少清旷之作,如“生涯何有但青山,,小溪湾,转潺□;投老归来,终寄此山间”(〔江城子〕),“柳絮尚飘庭下雪,梨花空作梦中云,竹间篱落水边门”(〔浣溪沙〕)。当然他的成就尚不能与苏轼比肩。恰如王灼所言,在苏派词人中晁补之、黄庭坚是学苏而得其七八分者,而叶梦得则得六七分(《碧鸡漫志》卷二)。

  叶梦得兼善诗文。其诗如翁方纲所评:“深厚清隽,不失元□诸贤矩□。”(《石洲诗话》卷四)他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藏书又富,于《春秋》、《礼记》、《论语》、《孟子》诸书,均有辨释著述。《石林燕语》10卷与《避暑录话》2卷,记叙朝章国典、旧闻时事,足以资考证,补史缺。又有《石林诗话》2卷。方回说它“专主半山,阴抑苏黄”(《瀛奎律髓》卷二十四),实则“其所评论,往往深中□会,终非他家听声之见、随人以为是非者比”(《四库全书总目》)。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总集》100卷,《建康集》10卷,《审是集》8卷。今仅存《建康集》8卷。其词当时即单集刻行。《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词》1卷。流传有吴讷《百家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叶德辉《石林遗书》本。《全宋词》据紫芝漫抄本 增补,共辑存词102首。

叶梦得的生平

家庭背景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叶梦得出身文人世家,其从祖父为北宋名臣叶清臣(《避暑录话·卷下》:“曾从叔祖司空道卿,庆历中受知仁祖,为翰林学士。”)四世祖叶参为咸平四年进士,官至广禄卿。母亲晁氏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之妹。

仕宦生涯
  叶梦得“嗜学蚤成,多识前言往行,谈论亹癖不穷”,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调丹徒尉。徽宗时官翰林学士。高宗建炎二年(1128)授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绍兴元年(1131)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八年授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十二年移知福州。陈振孙说他“平生所历州镇,皆有能声。”十二年移知福州。晚年隐居家乡湖州卞山石林谷,自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
  宋徽宗即位后,先后任婺州教授,议礼武选编修等官。入京后与当权丞相蔡京交往密切,用蔡京荐,召对,言:“自古帝王为治,广狭大小,规模各不同,然必自先治其心者始。今国势有安危,法度有利害,人材有邪正,民情有休戚,四者,治之大也。若不先治其心,或诱之以货利,或陷之以声色,则所谓安危、利害、邪正、休戚者,未尝不颠倒易位,而况求其功乎?”上异其言,特迁祠部郎官,累迁翰林学士。
  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宋史有传。

叶梦得的藏书故实

  绍兴十年(1140)为资政殿学士、兼福建安抚使。后辞官归,退居湖州光山石林别馆。学问洽博,工文词,间有感怀国事之作。其文词风格接近苏轼。好蓄书,宣和五年(1123)筑别馆于石林谷,建藏书楼以贮书,藏书总量逾10万卷以上,史称“极为华焕”,与宋宣献同称两大藏书家。皇统七年(1147),其家遇火,藏书楼荡为瓦砾,10万卷藏书化为灰烬。次年遂忧病卒。他提倡建公共藏书楼,以供众人阅读。他建“紬书阁”,取太史公金匮石室之意,以藏公用之书,列藏书目录于左方,具有公共藏书馆之性质。作有《紬书阁记》,专记其藏书之故实。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