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非一状”出自唐代刘长卿的《登东海龙兴寺高顶望海,简演公》,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iàn huà fēi yī zhuà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变化非一状”全诗:朐山压海口,永望开禅宫。
元气远相合,太阳生其中。
豁然万里馀,独为百川雄。
白波走雷电,黑雾藏鱼龙。
变化非一状,晴明分众容。
烟开秦帝桥,隐隐横残虹。
蓬岛如在眼,羽人那可逢。
偶闻真僧言,甚与静者同。
幽意颇相惬,赏心殊未穷。
花间午时梵,云外春山钟。
谁念遽成别,自怜归所从。
他时相忆处,惆怅西南峰。
登上东海龙兴寺高顶,望向远处的海洋,简演公感慨万千。这座龙兴寺坐落在朐山之巅,俯瞰着海口。永远望不到尽头的海洋与宁静的禅宫相映成趣。这里元气旺盛,太阳的生命力就源自此地。忽然间,视野豁然开阔,一片辽阔的海面延绵不尽,让人感叹百川归海的雄伟景象。白波扬起如同雷电一般,黑雾中隐藏着鱼龙。这变化多端的景象不断变幻,晴朗时如明石分明,云雾散开时如彩虹横过天际。蓬莱仙境就仿佛出现在眼前,可以想象到羽人仙子在此游荡。偶然听到一位真正的僧人说的话,感觉与内心的宁静相契合。这里的幽静意境让人赏心悦目,心灵得到了满足。在花间,中午的时候,听到法音悠扬,云雾中的春山时钟声响起。谁能想到突如其来的离别,自己却只能自怜着离开前所从来的地方。将来回忆起这处景点时,必定会懊悔追忆西南峰时的悲戚。
dēng dōng hǎi lóng xīng sì gāo dǐng wàng hǎi, jiǎn yǎn gōng
登东海龙兴寺高顶望海,简演公
qú shān yā hǎi kǒu, yǒng wàng kāi chán gōng.
朐山压海口,永望开禅宫。
yuán qì yuǎn xiāng hé, tài yáng shēng qí zhōng.
元气远相合,太阳生其中。
huò rán wàn lǐ yú, dú wèi bǎi chuān xióng.
豁然万里馀,独为百川雄。
bái bō zǒu léi diàn, hēi wù cáng yú lóng.
白波走雷电,黑雾藏鱼龙。
biàn huà fēi yī zhuàng, qíng míng fēn zhòng róng.
变化非一状,晴明分众容。
yān kāi qín dì qiáo, yǐn yǐn héng cán hóng.
烟开秦帝桥,隐隐横残虹。
péng dǎo rú zài yǎn, yǔ rén nà kě féng.
蓬岛如在眼,羽人那可逢。
ǒu wén zhēn sēng yán, shén yǔ jìng zhě tóng.
偶闻真僧言,甚与静者同。
yōu yì pō xiāng qiè, shǎng xīn shū wèi qióng.
幽意颇相惬,赏心殊未穷。
huā jiān wǔ shí fàn, yún wài chūn shān zhōng.
花间午时梵,云外春山钟。
shuí niàn jù chéng bié, zì lián guī suǒ cóng.
谁念遽成别,自怜归所从。
tā shí xiāng yì chù, chóu chàng xī nán fēng.
他时相忆处,惆怅西南峰。
拼音:biàn huà fēi yī zhuàng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三漾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