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行如深秋”出自宋代洪咨夔的《发龙州》,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iǎo xíng rú shēn qiū,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
“晓行如深秋”全诗:涪山信有灵,送客六月雨。
晓行如深秋,千憩无点暑。
《发龙州》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涪山信有灵,
送客六月雨。
晓行如深秋,
千憩无点暑。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洪咨夔在龙州涪山送别客人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涪山灵动神秘的信仰,同时描述了六月的雨水送别客人的情景。清晨的行走感觉像是深秋的早晨,宛如秋天的凉意扑面而来,让人感觉舒适,没有一丝夏日的炎热。
赏析:
1. 诗人对涪山的信仰:诗中提到涪山信有灵,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山的崇敬之情。在中国文化中,山被赋予了神灵的属性,被视为灵感源泉和人与自然的交融之地。洪咨夔对涪山的信仰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崇高感。
2. 暗合离别情景:诗人以送别客人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深秋的早晨来表达离别的情感。深秋的清晨意味着凉爽和宁静,与离别的伤感相呼应。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增强了离别的情感色彩,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离别的哀愁之情。
3. 对夏日酷暑的对比:诗中提到“晓行如深秋,千憩无点暑”,通过与深秋相对比,凸显了夏日里的清晨的凉爽和宜人。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夏日酷暑的厌倦和对凉爽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离别的痛苦将被温和的秋天所取代。
总体而言,洪咨夔的《发龙州》通过描绘涪山的灵动神秘、离别的场景以及与深秋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离别的伤感以及对凉爽宜人的向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展示了宋代诗人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感受,并通过诗歌表达了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fā lóng zhōu
发龙州
fú shān xìn yǒu líng, sòng kè liù yuè yǔ.
涪山信有灵,送客六月雨。
xiǎo xíng rú shēn qiū, qiān qì wú diǎn shǔ.
晓行如深秋,千憩无点暑。
拼音:xiǎo xíng rú shēn qiū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洪咨夔(1176~1236),嘉泰元年(1201)进士。授如皋主簿,累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文。
洪咨夔为人正直敢言。在现存的 920多首诗里,像"今岁啼饥眼欲枯"(《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其四),这样直接反映农民生活疾苦的诗句并不少见。又如《次韵闵饥》其一写道"贵人生长不知田,丝竹声中醉饱眠。渠信春山青草尽,排门三日未炊烟。"已接触到农村贫富对立的事实。他感叹"月行九霄上,安知下民愁"(《酬程嘉定杨汉州见和》其二),足见其十分同情人民。他也常有讽刺官吏、讥刺朝政之作,如《狐鼠》一诗,最为淋漓痛快。他善于描写农村景物,如描绘牧童"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夏至过东市》其一),笔调清新、生活气息浓厚。不过他受江西诗派影响较深,也有一些平庸之作。
著作有《平斋文集》32卷、《平斋词》1卷等。其《平斋文集》所收多为讲经及制诰之文,余为诗歌、杂文,其词“淋漓激壮,多抑塞磊落之感”,风格颇似辛弃疾,清毛晋将其刊入《宋六十名家词》。《平斋文集》3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本;又有洪氏《晦木斋丛书》本,收诗寥寥。《平斋词》有汲古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