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树半枯槎”出自宋代李廌的《刘表庙》,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ù shù bàn kū chá,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墓树半枯槎”全诗:入自东郭门,言拜景升墓。
墓树半枯槎,冥冥立晨雾。
鼎国昔未分,萧墙梗天步。
呼苍复何用,龙卧独不顾。
纡余檀溪水,黯惨蔡州路。
登楼欲遣忧,君看仲宣赋。
《刘表庙》是李廌于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述了作者前往景升墓拜祭的情景,以及对国家衰败和个人忧愁的思考。
译文:
走进东郭门,前来拜谒景升墓。墓旁的树半枯,朦朦胧胧的晨雾笼罩着。曾经的鼎盛国度如今已经破碎,高墙挡住了天空的步伐。呼唤苍天又有何用,即便龙躺卧也不再关心。曲折流动的檀溪水,映衬着阴沉悲凉的蔡州路。登上楼阁欲消愁绪,君王请看仲宣的赋作。
诗意:
《刘表庙》通过景升墓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衰败和个人忧愁的感慨。诗中的景象呈现出一种荒凉和凄凉的氛围,墓树的半枯、晨雾的笼罩,以及鼎盛国度的衰退,都传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触动。诗人通过描述自然景物和历史景观,抒发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赏析:
《刘表庙》以景升墓为背景,巧妙地运用景物描写和寓意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时代沉浮和命运无常的感慨。墓树半枯、晨雾笼罩,烘托出一种阴郁的氛围,与国家的衰败相呼应。鼎国未分、高墙梗天步,展示了国家的辉煌曾经和现在的困顿。诗中的呼唤苍天、龙不顾,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奈与忧虑。纡余檀溪水、黯惨蔡州路,将个人的忧愁与国家的衰败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悲凉的意境。最后,诗人登上楼阁,欲以君王的视角看仲宣的赋作,或许寄寓了对历史文化的追思和对未来的期许。
《刘表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相融合,展现了作者对时代沧桑和个人命运的反思。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liú biǎo miào
刘表庙
rù zì dōng guō mén, yán bài jǐng shēng mù.
入自东郭门,言拜景升墓。
mù shù bàn kū chá, míng míng lì chén wù.
墓树半枯槎,冥冥立晨雾。
dǐng guó xī wèi fēn, xiāo qiáng gěng tiān bù.
鼎国昔未分,萧墙梗天步。
hū cāng fù hé yòng, lóng wò dú bù gù.
呼苍复何用,龙卧独不顾。
yū yú tán xī shuǐ, àn cǎn cài zhōu lù.
纡余檀溪水,黯惨蔡州路。
dēng lóu yù qiǎn yōu, jūn kàn zhòng xuān fù.
登楼欲遣忧,君看仲宣赋。
拼音:mù shù bàn kū chá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六麻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答赵士舞德茂宣义论宏词书》是重要的文学批评作品。《师友谈记》1卷,记载了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人关于治学为文的言论。为研究宋代文学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赵令畤(德麟)元符元年(一o九八)官襄阳。行槖中诸画,廌皆为评品之曰《德隅斋画品》。赵序有"鉴裁明当,语胜理诣,翰墨娟秀"之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称其"妙中理解"。卒年五十一。《四部总录艺术编》诗歌以七古和七绝为佳。内容多写山水和羁旅,亦有赠答、题画等作品。风格雄健奇丽。著有《济南集》(一名《月岩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今本8卷是从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辑出。《师友谈记》有《丛书集成》本。《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