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零落胭脂两三片”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零落胭脂两三片”出自唐代施肩吾的《叹花词》,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íng luò yān zhī liǎng sān pià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零落胭脂两三片”全诗

《叹花词》

零落胭脂两三片

前日满林红锦遍,今日绕林看不见。
空馀古岸泥土中,零落胭脂两三片


赏析


《叹花词》

前日满林红锦遍,
今日绕林看不见。
空馀古岸泥土中,
零落胭脂两三片。

中文译文:
昨日满林红锦遍,
今日绕林看不见。
空留古岸泥土间,
零落胭脂两三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唐代诗人施肩吾所作,通过描绘花朵的凋谢,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的主题。

诗中描述了前一天满林的花朵像红色的锦织品一样覆盖了整个林子,而今天却无法再看到这美丽的景象。花朵的绚烂一夜之间消失不见,只留下古老的岸边和泥土。余下的只有零落的几片胭脂花瓣漂浮在泥土中。

这首诗以花的凋谢为象征,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花朵的美丽和绚烂只存在于瞬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会消失。作者通过描绘花朵的凋谢,唤起读者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呼应了人们对于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

此外,诗中的古岸和泥土也暗示了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积淀。花朵凋谢后,留下的是古老的岸边和泥土,它们见证了时间的流转和变迁,与花朵的短暂形成鲜明对比。这也可以引发人们对于历史记忆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叹花词》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花朵的凋谢和人生的无常,通过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使读者进一步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零落胭脂两三片”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tàn huā cí
叹花词

qián rì mǎn lín hóng jǐn biàn, jīn rì rào lín kàn bú jiàn.
前日满林红锦遍,今日绕林看不见。
kōng yú gǔ àn ní tǔ zhōng, líng luò yān zhī liǎng sān piàn.
空馀古岸泥土中,零落胭脂两三片。

“零落胭脂两三片”平仄韵脚


拼音:líng luò yān zhī liǎng sān piàn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七霰

作者简介


施肩吾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作者介绍


施肩吾的生平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出生于睦州府桐庐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施家村(因历史划归后为杭州市富阳市洞桥镇贤德村)。为唐代著名诗人、道学家、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诸朝。因家境贫寒,施肩吾少时在桐庐分水镇东面五云山和尚寺读书。四十年后,即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施肩吾参加殿试,被钦点为状元。习《礼记》,有诗名。趣尚烟霞,慕神仙轻举之学。诗人张籍称他为“烟霞客”。唐穆宗元和十五年(820)登进士第(一说宪宗“元和十年进士”)。长庆(821~824)中,隐于洪州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或说“文宗太和中,乃自严陵入西山访道”)。他在《与徐凝书》中自谓“仆虽幸忝成名,自知命薄,遂栖心玄门,养性林壑。赖先圣扶持,虽年迫迟暮,幸免龙钟,其所得如此而已”。又在《述灵响词序》中称“慕道年久”,览《三静经》而行“三静关”法,以开成三年(838)正月一日“闭户自修,不交人事”,后“此三者皆应”。著有《西山集》十卷、《闲居诗》百余首。《全唐文》收有《养生辨疑诀》(或作《辨疑论》)等,《全唐诗》也收入其诗作。其养生之说亦见于《道枢》。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