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梅花过”出自宋代朱敦儒的《行香子》,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kàn méi huā guò,诗句平仄:仄平平仄。
“看梅花过”全诗:宝篆香沈。
锦瑟尘侵。
日长时、懒把金针。
裙腰暗减,眉黛长颦。
看梅花过,梨花谢,柳花新。
春寒院落,灯火黄昏。
悄无言、独自销魂。
空弹粉泪,难托清尘。
但楼前望,心中想,梦中寻。
《行香子》是一首宋代朱敦儒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宝篆香沈。锦瑟尘侵。
日长时、懒把金针。
裙腰暗减,眉黛长颦。
看梅花过,梨花谢,柳花新。
春寒院落,灯火黄昏。
悄无言、独自销魂。
空弹粉泪,难托清尘。
但楼前望,心中想,梦中寻。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行香子的孤独和内心的思绪。行香子指的是古代宫廷中的女性官员,负责调制香料。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行香子的心情和境遇。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宝篆香沈。锦瑟尘侵。"用独特的比喻手法,将行香子的宝贵技艺和珍贵身份与她现在沉寂和被尘埃侵蚀的样子进行了对比。接着,诗人写到行香子在白天过得悠长,懒散得连金针都不愿动。这表达了她的孤独和无聊。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行香子的外貌变化,她的裙腰变窄了,眉黛紧皱了。这可能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她的容貌也不再年轻。
接着描述了春天院子里的景象,春寒落叶,灯火黄昏,给人一种寂寞而凄凉的感觉。行香子默默无言,独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销魂在寂寞之中。
最后两句表达了行香子的心境,她弹奏空琴,眼中泛起泪花,但这些泪水却无法洗去尘埃。诗人表示行香子虽然面对着楼前的景物,但她的心却在追寻梦里的情景。这表达了她内心深处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行香子的孤独、沉寂和对美好的渴望。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行香子内心世界的复杂和深刻。
xíng xiāng zǐ
行香子
bǎo zhuàn xiāng shěn.
宝篆香沈。
jǐn sè chén qīn.
锦瑟尘侵。
rì zhǎng shí lǎn bǎ jīn zhēn.
日长时、懒把金针。
qún yāo àn jiǎn, méi dài zhǎng pín.
裙腰暗减,眉黛长颦。
kàn méi huā guò, lí huā xiè, liǔ huā xīn.
看梅花过,梨花谢,柳花新。
chūn hán yuàn luò, dēng huǒ huáng hūn.
春寒院落,灯火黄昏。
qiāo wú yán dú zì xiāo hún.
悄无言、独自销魂。
kōng dàn fěn lèi, nán tuō qīng chén.
空弹粉泪,难托清尘。
dàn lóu qián wàng, xīn zhōng xiǎng, mèng zhōng xún.
但楼前望,心中想,梦中寻。
拼音:kàn méi huā guò
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平韵) 下平五歌 (仄韵) 去声二十一个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朱敦儒,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他是宋代著名词人,河南(今洛阳)人。他常以梅花自喻,不与群芳争艳。靖康、建炎年间,隐居故乡,写就了许多描写洛阳自然山水和名胜风物的词作。
朱敦儒早年以清高自许,两次举荐为学官而不出任。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有人向朝廷推荐朱敦儒,言敦儒有经世之才。高宗于是下诏任他为右迪功郎,并命肇庆府督促他赴临安任职。敦儒仍不肯受命,在众亲朋的劝说下,他方应诏前行。到了临安,赐进士出身,授予秘书省正字,尔后兼兵部郎官,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后因发表主战言论,并与主战派李光等人一道,受到右谏议大夫汪勃的弹劾,于1149年被免职。不久,上疏请求退居嘉禾,晚年在秦桧的笼络下出任鸿胪少卿。
朱敦儒最大的贡献是在文学创作上,其词作语言流畅,清新自然。他的词风可分为三个阶段:早年词风浓艳丽巧;中年的词风激昂慷慨;闲居后词风婉明清畅。由于家庭富裕,所以早年居洛时,经常狎妓怡游,寻访洛阳一带的山川名胜。他在后来所写的词中,曾对这段浪漫快乐的生活做过深情的回忆。在《雨中花》中写道:“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在《临江仙》中写道:“生长西都(洛阳)逢化日,行歌不记流年。花间相过酒家眠。乘风游二室,弄雪过三川。”词中提及的伊川、洛浦二室(嵩山的太室峰、少室峰)、三川(伊水、洛水、黄河,泛指河洛大地)都是洛阳一带的山水胜地。“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与疏狂。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他的轻狂和傲骨,通过这几句激情洋溢的词,表现得淋漓尽致。
南渡之初,朱敦儒站在主战派一边,所写的词比较具有现实意义,多忧时愤乱之作,“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沉痛凄怆,非常感人。到了晚年,过着闲适生活,词中充满了浮生若梦的消极思想与诗酒自放的颓废情调。
比起北宋末的多数词人来,他在题材开拓方面作了很多努力,除了忧时愤乱与闲适生活两类词外,还有宫怨、游仙以及讽刺世情方面的作品。他后期的词,语言清新晓畅,明白自然,并常以寻常口语入词。总体而言,他的词风格旷达,一扫绮靡柔媚的风气,继承苏轼而又有变化,自成一家,在当时词坛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朱敦儒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今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樵歌》,《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