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把辞情韵入声”出自宋代陈著的《题梅逸林隐君祠》,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èng bǎ cí qíng yùn rù shē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更把辞情韵入声”全诗:洁蠲老笔记祠庭,更把辞情韵入声。
誓守松楸为得死,肯戕桑梓买偷生。
衣冠图画君心事,香火焚修子血诚。
孝义本来无世变,有谁下马拂阴茔。
《题梅逸林隐君祠》是宋代诗人陈著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清扫旧笔记的祠庭,
更将离别之情融入声音。
誓言守护家族的荣誉至死,
绝不放弃故土而以偷生。
衣冠装束描绘着君子的心事,
香火燃烧祭奠子孙的血诚。
孝义本无需时代的变迁,
然而有谁愿意下马扫墓。
诗意:
这首诗以写景抒怀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家族、祠堂和传统价值观的思考和感慨。祠庭中的旧笔记被洁净地清扫,象征着对家族历史的尊重和传承。在离别的氛围中,诗人将自己的离愁与音声相融合,表达了对家族荣誉的坚定守护,誓言宁死不屈。他坚守自己的家乡,绝不背弃,不愿以牺牲原则来换取生存。诗中提到的"衣冠图画",象征着君子的风度和内心情感,而焚烧的香火则代表着对祖先的敬意和家族血脉的延续。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孝道和传统价值观的坚守,认为孝义之道不应受时代变迁的影响,但现实中却鲜有人愿意亲自下马扫墓。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家族、传统和价值观的思考和追忆。通过祠庭的清扫和辞情的融入声音,诗人展现了对家族历史和荣誉的尊重和传承的决心。他以坚定的誓言守护家族,表达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忠诚和坚持。诗中的衣冠图画和香火焚烧等意象,凸显了君子风度和对祖先的敬意。最后两句则反思了现实中对孝道和传统的忽视,以及对这种价值观的无视。整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家族价值观的坚守,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传统的敬意和对现实的反思。
tí méi yì lín yǐn jūn cí
题梅逸林隐君祠
jié juān lǎo bǐ jì cí tíng, gèng bǎ cí qíng yùn rù shēng.
洁蠲老笔记祠庭,更把辞情韵入声。
shì shǒu sōng qiū wèi de sǐ, kěn qiāng sāng zǐ mǎi tōu shēng.
誓守松楸为得死,肯戕桑梓买偷生。
yì guān tú huà jūn xīn shì, xiāng huǒ fén xiū zi xuè chéng.
衣冠图画君心事,香火焚修子血诚。
xiào yì běn lái wú shì biàn, yǒu shuí xià mǎ fú yīn yíng.
孝义本来无世变,有谁下马拂阴茔。
拼音:gèng bǎ cí qíng yùn rù shēng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陈著,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宋朝词人。1214年生。宝祐四年(1256)进士。官著作郎,出知嘉兴府。忤贾似道,改临安通判。著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
四年,除著作郎。以忤贾似道,出知嘉兴县。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知嵊县。七年,迁通判扬州,寻改临安府签判转运判,擢太学博士。十年,以监察御史知台(樊传作合)州。宋亡,隐居四明山中。元大德元年卒,年八十四。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各本文字多残缺错漏,其中诗缺二卷。事见清樊景瑞撰《宋太傅陈本堂先生传》(见清光绪本卷首),清光绪《奉化县志》卷二三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