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只有残编未忍捐”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只有残编未忍捐”出自宋代李弥逊的《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ǐ yǒu cán biān wèi rěn juā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只有残编未忍捐”全诗

《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

只有残编未忍捐

信手繙书老更便,卷书觅酒便颓然。
一生百斛无馀事,只有残编未忍捐


赏析


诗词:《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
朝代:宋代
作者:李弥逊

译文:
信手翻书已经老,翻动书页觅酒杯。一生奉献百斛粮,唯有残编未忍弃。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李弥逊对学问与人生的深思。他形容自己已经年老,但仍然乐于翻看书籍,寻找着一杯酒来消遣。他用一生奉献于学问,贡献了大量的才智,但他仍然舍不得放弃那些未完成的著作,这种坚持和执着使他在晚年的岁月里感到欣慰。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了作者对学术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的执着和坚持。诗中的"信手翻书已经老"一句,表现了作者对书籍和知识的热爱和追求,即使年事已高,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活力。"翻动书页觅酒杯"这句话则描绘了作者在阅读之余,喜欢品味美酒,把生活的愉悦与学识的积累相结合。"一生奉献百斛粮"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全身心投入和奉献精神,他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培养自己的才智,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最后一句"唯有残编未忍弃"表明了作者对未完成的著作的留恋和不舍,这种情感展示了他对学问的追求和对自己智慧的珍视。

这首诗词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学识和智慧的追求,也道出了晚年对未尽事业的留恋和不舍之情。它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一种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让读者在细细品味中体会到学术追求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只有残编未忍捐”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é xué shì qiū huái yī shí wǔ shǒu
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

xìn shǒu fān shū lǎo gèng biàn, juǎn shū mì jiǔ biàn tuí rán.
信手繙书老更便,卷书觅酒便颓然。
yī shēng bǎi hú wú yú shì, zhǐ yǒu cán biān wèi rěn juān.
一生百斛无馀事,只有残编未忍捐。

“只有残编未忍捐”平仄韵脚


拼音:zhǐ yǒu cán biān wèi rěn juān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作者简介


李弥逊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作者介绍


李弥逊的著述名录

  李弥逊和李纲是好朋友,政治主张相同,诗歌酬答也很多。钱钟书认为他的诗不受苏轼和黄庭坚的影响,命意造句都新鲜轻巧,在当时可算独来独往。著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的生平

  李弥逊,约生于宋神宗元丰中,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年约七十二岁左右。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1114)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1125),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1126),召为卫尉少卿,出知瑞州。高宗建炎元年(1127),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1132),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