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樽过九日”出自唐代王涯的《九月九日勤政楼下观百僚献寿》,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ú zūn guò jiǔ rì,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菊樽过九日”全诗:御气黄花节,临轩紫陌头。
早阳生彩仗,霁色入仙楼。
献寿皆鹓鹭,瞻天尽冕旒。
菊樽过九日,凤历肇千秋。
乐奏薰风起,杯酣瑞影收。
年年歌舞度,此地庆皇休。
《九月九日勤政楼下观百僚献寿》是唐代王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御气黄花节,临轩紫陌头。
早阳生彩仗,霁色入仙楼。
献寿皆鹓鹭,瞻天尽冕旒。
菊樽过九日,凤历肇千秋。
乐奏薰风起,杯酣瑞影收。
年年歌舞度,此地庆皇休。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九月九日在勤政楼下观看百官献寿的场景。诗中通过描绘黄花节的盛况、早阳的光彩、献寿的仪式等,表达了庆祝君主寿辰的喜悦和庄严,以及祝愿君主长命百岁、国泰民安的美好祝福。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富丽堂皇的场景描绘和华美的词藻,展现了唐代皇家的盛况和庆典的喜庆氛围。下面逐句进行赏析:
御气黄花节,临轩紫陌头。
"御气黄花节"指的是皇帝庆寿的盛大节日,黄花象征着富贵和吉祥。"临轩紫陌头"表明皇帝坐在楼阁之上,俯瞰着行人熙攘的大街。
早阳生彩仗,霁色入仙楼。
"早阳生彩仗"指的是早晨阳光的照耀下,彩色仪仗的出现。"霁色入仙楼"表示晴朗的天气透过楼阁的窗户投射进来,给庆典增添了一种仙境般的美丽氛围。
献寿皆鹓鹭,瞻天尽冕旒。
"献寿皆鹓鹭"意味着献寿的百官们都穿着鹓鹭冠,鹓鹭是一种美丽的鸟类,象征着吉祥和高贵。"瞻天尽冕旒"表达了诗人仰望皇天,所有的官员都戴着华丽的冠帽,彰显了庄严和尊贵。
菊樽过九日,凤历肇千秋。
"菊樽过九日"指的是九月九日期间,人们举杯痛饮以庆祝。"凤历肇千秋"表明皇帝的长寿将会带来国家的繁荣和长治久安。
乐奏薰风起,杯酣瑞影收。
"乐奏薰风起"形容乐曲奏响,风中弥漫着香气,给庆典增添了愉悦的氛围。"杯酣瑞影收"意味着宴会结束之时,祥瑞的影像渐渐消散。
年年歌舞度,此地庆皇休。
这句表达了每年都有歌舞献礼,庆祝君主的寿辰,此地成为庆祝皇帝的场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庆寿盛典的盛况和氛围,表达了对君主长命百岁、国泰民安的美好祝福。诗中运用华丽的词藻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唐代皇家庆典的瑰丽景象,让读者感受到盛大的气氛和吉祥的寓意。
jiǔ yuè jiǔ rì qín zhèng lóu xià guān bǎi liáo xiàn shòu
九月九日勤政楼下观百僚献寿
yù qì huáng huā jié, lín xuān zǐ mò tóu.
御气黄花节,临轩紫陌头。
zǎo yáng shēng cǎi zhàng, jì sè rù xiān lóu.
早阳生彩仗,霁色入仙楼。
xiàn shòu jiē yuān lù, zhān tiān jǐn miǎn liú.
献寿皆鹓鹭,瞻天尽冕旒。
jú zūn guò jiǔ rì, fèng lì zhào qiān qiū.
菊樽过九日,凤历肇千秋。
lè zòu xūn fēng qǐ, bēi hān ruì yǐng shōu.
乐奏薰风起,杯酣瑞影收。
nián nián gē wǔ dù, cǐ dì qìng huáng xiū.
年年歌舞度,此地庆皇休。
拼音:jú zūn guò jiǔ rì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四质
王涯〔唐〕(764~835))字广津,太原人。约生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卒于文宗太和九年,年约七十余岁。博学工文。梁肃异其才,荐于陆贽。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擢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久之,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和时,累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文宗时,以吏部尚书代王播总盐铁,为政刻急,始变法,益其税以济用度,民生益困。
唐元和三年(808年),王涯的外甥皇甫諟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参加制举贤良方正科策试,因“指陈时政得失,无所避”,得罪了当朝宰相李吉甫。王涯也因“坐不避嫌”,褫夺翰林学土之职,贬出任虢州(今河南灵宝)司马,后迁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元和五年(810年),王涯奉召回京,历任吏部员外郎、工部侍郎、知制诰等官职,扑再入为翰林学土,受封清源县男。 王涯文思清丽,风格雅正古朴,永贞(唐顺宗年号)、元和年间的诏令,多出自他的手笔。当时,士大夫们结党营私,互相倾轧,而王涯独以“孤进自树立”,深揖唐宪宗信任,“数访逮,以私居远,或召不时至,诏假光宅里官第,诸学士莫敢望”。元和十一年(816年),王涯担任宰相(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为讨伐淮西(今河南汝南)藩镇吴元济,执政大臣裴度、李逢吉等为和战问题斗争得非常激烈,在此事关国家安危的重大问题上,身为宰相的王涯竟不发一言,元和十三年(819年)因“循默不称职”罢相。
唐穆宗、敬宗在位的数年间,王涯在朝任职时间较短,较长时期在剑南东川(治在四川绵阳)和山南西道(治在陕西汉中)任节度使。王涯在东川时,针对吐蕃的严重威胁,曾上疏唐穆宗。建议“实边兵,选良将,明斥堠,广资储”,并特别建议朝廷应采取以回鹘牵制吐蕃的策略。
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王涯奉诏自山南西道调回中央,任太常卿,主持制定了《云韶乐》。次年,王涯升任吏部尚书、检校司空、兼领盐铁转运使,掌握了唐朝的财政大权。自宪宗朝平定淄青10余年来,淄青属州的巨额铜铁税收,一直被观察使霸占。王涯把这笔数额达百万之巨的税利权归唐朝中央,为政府增加了一笔财政收入。
太和七年(833年),唐文宗任命王涯为宰相,进封代国公,食邑二千户。九年(835年)九月,王涯“奏致江淮、岭南茶法,增其税”。这项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遭到人民的反对。同年十一月,“甘露之变”发生,王涯等人仓惶逃出中书,在永昌里茶肆被禁军抓获,腰斩于子城西南隅独柳树下。他的全家遭诛灭,家产被没收,田宅入官,直到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王涯等人才被平反昭雪,追复其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