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而暮四”出自先秦佚名的《朝三暮四》,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áo sān ér mù sì,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朝三而暮四”全诗: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
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翻译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的猕猴成群,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的食物,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注释
狙(jū)公:养猴子的老头。
解:了解,理解,懂得。
狙:猴子。
意:心意。
得:懂得。
得公之心:了解养猴老人的心思。
损:减。
口:口粮。
充:满足。
欲:欲望,要求。
俄而:一会儿,不久。
匮:缺乏。
限:限制。
恐:恐怕。
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诳(kuáng):欺骗。
之:代词,它,代指猴子们。
与:给。
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
朝:早上。
足:够,足够。
众:所有的。
皆:都。
起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伏而喜:都很高兴地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
这则寓言的前文与后文作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前文说“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意思是:耗费心思方才能认识事物浑然为一而不知事物本身就具有同一的性状和特点,这就叫“朝三”。
后文说“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翻译:因此,古代圣人把是与非混同起来,优游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发展。
zhāo sān mù sì
朝三暮四
sòng yǒu jū gōng zhě, ài jū, yǎng zhī chéng qún, néng jiě jū zhī yì jū yì dé gōng zhī xīn.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sǔn qí jiā kǒu, chōng jū zhī yù.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é ér kuì yān, jiāng xiàn qí shí, kǒng zhòng jū zhī bù xùn yú jǐ yě.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
xiān kuáng zhī yuē:" yǔ ruò xù, cháo sān ér mù sì, zú hū?" zhòng jū jiē qǐ nù.
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
é ér yuē:" yǔ ruò xù, cháo sì ér mù sān, zú hū?" zhòng jū jiē fú ér xǐ.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拼音:cháo sān ér mù sì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