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暂放张良箸”出自唐代贯休的《绣州张相公见访》,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ū shī zàn fàng zhāng liáng zhù,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出师暂放张良箸”全诗:德符唐德瑞通天,曾叱谗谀玉座前。
千袭彩衣宫锦薄,数床御札主恩偏。
出师暂放张良箸,得罪惟撑范蠡船。
未报君恩终必报,不妨金地礼青莲。
《绣州张相公见访》是贯休创作的一首唐代诗词。诗意充满了对唐德、唐朝皇帝以及张载的赞颂和崇敬之情。
诗中描述了张载作为德符、唐德瑞之人,曾经向皇帝进言,直言谏言。他身着千袭彩衣的锦薄,躺在数床御札上,代表着他获得了皇帝的恩宠。然而,他也因为为师出谋划策而被释放,因得罪他人而失宠。但他承诺一定会报答君恩,并表示不妨以金地礼青莲,即通过自身的行动和表现来报答皇帝的恩德。
整首诗表达了对张载的钦佩和敬重,同时也呈现了唐代皇帝对张载的赏识和恩宠。诗中的言辞婉转而又富有力量,抒发了作者对忠诚和报答的思考和感悟。同时,通过对张载的赞颂,也体现了作者对唐朝的推崇和对德才兼备的人物的崇拜。
诗中采用了重复、对偶和象征等修辞手法,营造了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并使整首诗充满了正能量和奉献精神的力量。这首诗词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风貌、统治者与臣子的关系和士人的伦理观念,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xiù zhōu zhāng xiàng gōng jiàn fǎng
绣州张相公见访
dé fú táng dé ruì tōng tiān, céng chì chán yú yù zuò qián.
德符唐德瑞通天,曾叱谗谀玉座前。
qiān xí cǎi yī gōng jǐn báo,
千袭彩衣宫锦薄,
shù chuáng yù zhá zhǔ ēn piān.
数床御札主恩偏。
chū shī zàn fàng zhāng liáng zhù, dé zuì wéi chēng fàn lǐ chuán.
出师暂放张良箸,得罪惟撑范蠡船。
wèi bào jūn ēn zhōng bì bào, bù fáng jīn dì lǐ qīng lián.
未报君恩终必报,不妨金地礼青莲。
拼音:chū shī zàn fàng zhāng liáng zhù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六御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贯休,是唐末五代著名画僧。他的一生,能诗善书,又擅绘画,尤其是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贯休在唐大中七年(835年)到和安寺出家。他爱憎分明,关心人民疾苦,痛恨贪官污吏。他的《酷吏词》,愤怒谴责了贪官污吏欺压百姓的暴行。他又有不畏权势的傲骨。他在杭州时曾给吴越王钱镠写诗:《献钱尚父》。钱镠读后大喜,但要他把诗中的“十四州”改为“四十州”。贯休断然回答:“州既难添,诗亦难改。”不肯依附权贵。
代表作是关于十六罗汉画像的艺术风貌和进呈经过,《益州名画录》记载:画罗汉十六帧,庞眉大目者,朵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胡貌梵相,曲尽其态。或问之,云:“休(贯休自称)自梦中所睹尔”。又画释迦十弟子,亦如此类,人皆异之。颇为门弟子所宝,当时卿相,皆有歌诗。求其笔,唯可见而不可得也。太平兴国(976~983)年初,太宗皇帝搜访古画,日给事中程公羽牧蜀,将贯休罗汉十六帧为古画进呈。
十六帧罗汉像是贯休绘画作品中辉映古今的名作。不管作品的创作风貌,还是笔墨技巧,历来都受到很高的评价。赫赫有名的《宣和书谱》就说:“以至丹青之习,皆怪古不媚,作十六大阿罗汉,笔法略无蹈袭世俗笔墨畦畛,中写己状眉目,亦非人间所有近似者。”
贯休曾至豫章(今江西南昌)传《法华经》、《大乘起信论》,“皆精奥义,讲训且勤”,为郡太守王慥所钦重。王慥离职后,新任太守蒋瓌开洗忏戒坛,也请贯休为监坛。又叫僧贯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