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随流入御沟泉”出自唐代高骈的《渭川秋望寄右军王特进》,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uàn suí liú rù yù gōu quá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愿随流入御沟泉”全诗:长川终日碧潺湲,知道天河与地连。
凭寄两行朝阙泪,愿随流入御沟泉。
《渭川秋望寄右军王特进》是唐代诗人高骈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旧友的寄托之情。
诗中描述了长川终日碧潺湲的景象,描绘出山河壮丽的美景。作者知道天河与地连,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力。接着,作者凭寄两行朝阙泪,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最后一句“愿随流入御沟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愿望,希望自己的思念能够化作流水,涌入友人的心中。
整首诗以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为切入点,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自然景色融入到自己对国家和友人的思念之中,表现出了诗人坚定的爱国情怀和深厚的友情。
这首诗意境高远,意蕴丰富,展现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自然的壮丽。通过描绘山川美景和流水场景,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和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故国和友人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执着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长川终日碧潺湲,
知道天河与地连。
凭寄两行朝阙泪,
愿随流入御沟泉。
赏析:
《渭川秋望寄右军王特进》是一首以自然景色抒发思念之情的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作者对故国和友人的深深情感。诗中的长川、天河等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给人以美丽壮观的感受。作者的思念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借用,表达得深情而真挚。整首诗节奏流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友人的深厚感情,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
wèi chuān qiū wàng jì yòu jūn wáng tè jìn
渭川秋望寄右军王特进
cháng chuān zhōng rì bì chán yuán, zhī dào tiān hé yǔ dì lián.
长川终日碧潺湲,知道天河与地连。
píng jì liǎng xíng cháo quē lèi, yuàn suí liú rù yù gōu quán.
凭寄两行朝阙泪,愿随流入御沟泉。
拼音:yuàn suí liú rù yù gōu quán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其一生辉煌之起点为866年率军收复交趾,破蛮兵20余万。后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期间正值黄巢大起义,高骈多次重创起义军。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后中黄巢缓兵之计,大将张璘阵亡。高骈由此不敢再战,致使黄巢顺利渡江、攻陷长安。此后至长安收复的三年间,淮南未出一兵一卒救援京师,高骈一生功名毁之一旦。高骈嗜好装神弄鬼,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后被部将毕师铎所害,连同其子侄四十余人,“同坎(坑)瘗(埋)之”。
高骈(821-887),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孙。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乃山东(太行山以东)汉族名门渤海高氏。昭宗(八八九至九O三)时历淮南节度副大使,封渤海郡王。光启中为毕师铎所杀。家世禁衞,颇修饰,折节为文学,笔研固非其所事,然字亦不俗。咸通二年(八六一)张翔所撰唐蹈溪庙记,为其所书。
《唐书本传、集古录》唐末大将。字千里。高骈之先世为渤海人﹐迁居幽州(今北京)。祖崇文,为唐宪宗李纯时名将,世代为禁军将领。高骈累仕为右神策都虞候。懿宗初,高骈统兵御党项及吐蕃,授秦州刺史。咸通七年(866)﹐高骈镇安南,为静海军节度使,曾整治安南至广州江道,沟通交广物资运输。后入为右金吾大将军,除天平军(今山东东平北)节度使。僖宗乾符二年(875),移镇西川,在任上刑罚严酷,滥杀无辜,但有干才,他筑成都府砖城,加强防御。又在境上驻扎重兵,迫南诏修好,几年内蜀地较安。五年,徙荆南(今湖北江陵)。当时,王仙芝、黄巢起义军转战江南,朝廷任高骈为镇海军(今江苏镇江)节度使、诸道兵马都统、江淮盐铁转运使。次年,又迁淮南(今江苏扬州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仍充都统、盐铁使以镇压起义军和主管江淮财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