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一樽有妙理”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一樽有妙理”出自宋代李弥逊的《秋晚十咏·饮酒》,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zūn yǒu miào lǐ,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一樽有妙理”全诗

《秋晚十咏·饮酒》

一樽有妙理

渊明不止酒,屈原长独醒。
一樽有妙理,二字未忘形。
车上无垂坠,眼中谁白青,陶然醒醉外,物外两冥冥。


赏析


《秋晚十咏·饮酒》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饮酒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酒的独特理解和对物外境界的追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饮酒

渊明不止酒,屈原长独醒。
一樽有妙理,二字未忘形。
车上无垂坠,眼中谁白青,
陶然醒醉外,物外两冥冥。

诗意:
这是一个秋晚的景象,李弥逊以饮酒为主题,表达了对酒的思考和追求。他以渊明和屈原为例,渊明是指古代贤人渊明,他在饮酒之后并没有停留于酒的表面享受,而是通过酒的启示探索更深层次的哲理;屈原则是指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和独立的心智。作者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饮酒的独特看法。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饮酒的场景和情感。作者用"渊明不止酒,屈原长独醒"来形容渊明和屈原的特质,渊明不仅仅是追求酒的愉悦,而是通过酒的启示追寻更深的哲理;屈原则在繁忙喧嚣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和独立的思考。这种对酒的理解和态度,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境界的追求。

诗中提到"一樽有妙理,二字未忘形",表达了作者对于酒的独特认知。一杯酒中蕴含了许多妙理,而这种妙理并不仅仅是表面的文字和言辞,而是通过酒,作者能够超越文字的束缚,感知到更深层次的境界。

诗词中还有"车上无垂坠,眼中谁白青",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物外境界的追求。车上无垂坠,意味着超越了尘世的琐碎和俗物的束缚,眼中的白青则暗示着作者对于纯洁和超越的渴望。通过饮酒,作者能够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进入一种超然的状态,达到物外两冥冥的境地。

总之,这首诗词以饮酒为媒介,表达了作者对于酒的独特理解和对物外境界的追求。通过渊明和屈原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境界的探索和追求。整首诗词简短而意境深远,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一樽有妙理”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qiū wǎn shí yǒng yǐn jiǔ
秋晚十咏·饮酒

yuān míng bù zhǐ jiǔ, qū yuán zhǎng dú xǐng.
渊明不止酒,屈原长独醒。
yī zūn yǒu miào lǐ, èr zì wèi wàng xíng.
一樽有妙理,二字未忘形。
chē shàng wú chuí zhuì, yǎn zhōng shuí bái qīng,
车上无垂坠,眼中谁白青,
táo rán xǐng zuì wài, wù wài liǎng míng míng.
陶然醒醉外,物外两冥冥。

“一樽有妙理”平仄韵脚


拼音:yī zūn yǒu miào lǐ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作者简介


李弥逊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作者介绍


李弥逊的著述名录

  李弥逊和李纲是好朋友,政治主张相同,诗歌酬答也很多。钱钟书认为他的诗不受苏轼和黄庭坚的影响,命意造句都新鲜轻巧,在当时可算独来独往。著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的生平

  李弥逊,约生于宋神宗元丰中,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年约七十二岁左右。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1114)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1125),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1126),召为卫尉少卿,出知瑞州。高宗建炎元年(1127),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1132),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