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生千里莼”出自唐代王贞白的《泛镜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èi shēng qiān lǐ chú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未生千里莼”全诗:我泛镜湖日,未生千里莼。
时无贺宾客,谁识谪仙人。
吟对四时雪,忆游三岛春。
恶闻亡越事,洗耳大江滨。
泛镜湖□□
我泛镜湖日,未生千里莼。
时无贺宾客,谁识谪仙人。
吟对四时雪,忆游三岛春。
恶闻亡越事,洗耳大江滨。
译文:
我在泛舟湖上的日子里,还未见到一片茂盛的莼菜。
时光流转,没有贺宾客的来访,谁会认识这个被贬谪的仙人呢。
我吟唱着,回忆着四季的雪景,怀念着我曾游玩过的三座岛屿的春天。
我不愿听闻亡越的事情,洗净心灵,重新来到大江的岸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被贬谪的仙人在泛舟镜湖上的孤独旅行。诗人内心寂寞,心有所属却无人知晓。诗中用景、情、意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逝去事物的追忆。
首句“我泛镜湖日,未生千里莼”,描绘了诗人在湖上漂流的场景。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形容了湖水上那片尚未生长茂盛的莼菜,映照出诗人的寂寞与孤独。
第二句“时无贺宾客,谁识谪仙人”,表达了诗人无人问津的心情。被贬谪的仙人无人知晓,也无人懂得他的孤独和内心的苦闷。
第三句“吟对四时雪,忆游三岛春”,诗人回忆起四季的雪景和曾经游玩过的三座岛屿的春天。这里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寂寥时寄托于回忆的心情。
最后一句“恶闻亡越事,洗耳大江滨”,表述了诗人不愿听闻负面消息,选择洗净耳朵,重新回到大江的岸边。这句可以理解为诗人排斥烦扰、振作精神,重新投入自己的创作和旅行。
整首诗以忧郁之情贯穿全文,通过描绘湖的景色、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情感,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和苦闷。这首诗以简洁的词句,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逝去事物的追忆,呈现出一种浓烈的孤独与寂寞之感。
fàn jìng hú
泛镜湖□□
wǒ fàn jìng hú rì, wèi shēng qiān lǐ chún.
我泛镜湖日,未生千里莼。
shí wú hè bīn kè, shuí shí zhé xiān rén.
时无贺宾客,谁识谪仙人。
yín duì sì shí xuě, yì yóu sān dǎo chūn.
吟对四时雪,忆游三岛春。
è wén wáng yuè shì, xǐ ěr dà jiāng bīn.
恶闻亡越事,洗耳大江滨。
拼音:wèi shēng qiān lǐ chún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王贞白,字有道(875—958),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帝泽岂如和尚泽——王贞白逃不脱和尚掌“中”字
有些人原本并没有做错什么事,但因被一些不明不白的东西纠缠着,竟使之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这无疑就很让人感叹了。
江西上饶人王贞白,①字有道,他生性机敏,对生活的要求颇为恬淡,只是他在科场上却显得甚为坎坷。尽管他在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便考取了进士,但当时有人以为这次考试不无“猫腻”,遂纷纷向上举报。碍于舆论的压力,昭宗就命令有关官员对那些业已考取的新科进士进行复试。如此一折腾,王贞白虽然没被误予删除掉进士名额,但等到他被授予官职时,已是七年之后的事情了。因此,著名诗人郑谷便写了首五言诗来安慰他,其中有句云:殿前新进士,阙下校书郎。
事实上,王贞白本人也是挺喜欢写诗作文的。他刚刚知道著名诗僧贯休时,便把他自己所写的《御沟》诗寄给贯休,并在信里十分客气地请求对方给予指点。当时和尚贯休便读到了该诗里的句子——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贯休虽然觉得这句子颇为警策,但仍觉得它还有再予推敲的必要。但他们两人由于不认识,和尚觉得一时间也不便多说什么话;心说那就等将来有机会时再当面陈说吧。
后来有朋友组织了一次聚会,王贞白和贯休两人都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样,贯休便说起了王贞白前回给他所寄的作品里似乎还有一个字未必安妥;如有可能,把它再行推敲一下,那就再好也没有了。而这王贞白一听,也像贯休当年不愿修改“十四”为“四十”一样,②随即“呼”的一声便站了起来,颇为生气地瞪了贯休一眼,扬长而去。看着王气咻咻地离去,这和尚却微笑着说道:“王先生思维非常敏捷,他很快就会明白过来,并掉转头来跟我谈诗的。”说罢,和尚遂取笔在手掌心里写了一个字,并痴痴地坐等着他了。果然不出所料,没到一盏茶的工夫,王贞白便又返了回来;他对着贯休深施一礼,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想把上回所呈诗作的前句改为‘此中涵帝泽’,大和尚您觉得如何?”贯休当即笑着把他的手掌心摊开,原来他手心里所写的字正是一个“中”字!王贞白不觉大为惊服道:“大和尚实亦可称为小生之一字师也!”
此后,两人便成了极为要好的诗友。由此看来,原本热望“帝泽”能给自己更多滋润的王贞白,想不到眼前这和尚给自己所受启发的恩泽,也是绝对不会少到哪里去的啊!
后来由于适值世乱,对《易经》深有研究的诗人王贞白便不再去做官了,而是回到了老家关起门来专心致志地进行写作。
按:① 此据《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他书有沿袭《唐才子传》卷十作“永丰人”者,似皆误。② 具见本书《棱棱傲骨识诗僧》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