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与流水”出自宋代赵蕃的《在伯沅陵俱和前诗复次韵五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āo shān yǔ liú shuǐ,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高山与流水”全诗:暇能频相过,间或终岁阙。
宁将数疏论,自有绸缪结。
高山与流水,清风及朗月。
花且事深期,人能废明节。
《在伯沅陵俱和前诗复次韵五首》是宋代赵蕃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暇能频相过,间或终岁阙。
宁将数疏论,自有绸缪结。
高山与流水,清风及朗月。
花且事深期,人能废明节。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在伯沅陵(地名)与友人相聚时的心情。诗人常常有空闲之时与友人相聚,有时还会分别数年,相聚的时间间隔较长。然而,诗人并不在意这种分隔,因为他相信友谊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弱。他宁愿不去论述这种分隔之间的事情,相信自己和友人之间有着一种无形的纽带。无论是高山还是流水,清风还是明亮的月光,都与友人相得益彰。诗人表示,不仅仅是花朵,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需要深厚和耐心的培养。他希望人们能够舍弃一些世俗的节日和礼节,真正地投入到友情和亲情之中。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际关系的理解。诗中的"暇能频相过"表达了诗人时常有空闲之时与友人相聚的意愿,"间或终岁阙"则表明友人之间的分离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诗人表示,他不愿去过多地论述这种分隔之间的事情,而是相信友情有着自己的联系和默契。通过高山、流水、清风和明亮的月光的描绘,诗人将友人之间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表达了友情的深厚和持久。最后两句"花且事深期,人能废明节"则表达了诗人对真挚友情的期望,他希望人们能够抛开一些形式化的礼节和繁杂的世俗之事,真正地关心和珍惜彼此。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真挚感情的追求。通过与自然景色的对比和联想,诗人将友情的深厚和持久与大自然的美好相呼应,给人以舒适和宁静的感受。同时,诗人的表达也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要懂得珍惜友情和亲情,不要被琐碎的事物所迷失。这首诗词以简练、含蓄的笔触,表达了赵蕃对友情和真挚感情的向往和追求,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zài bó yuán líng jù hé qián shī fù cì yùn wǔ shǒu
在伯沅陵俱和前诗复次韵五首
xiá néng pín xiāng guò, jiàn huò zhōng suì quē.
暇能频相过,间或终岁阙。
níng jiāng shù shū lùn, zì yǒu chóu móu jié.
宁将数疏论,自有绸缪结。
gāo shān yǔ liú shuǐ, qīng fēng jí lǎng yuè.
高山与流水,清风及朗月。
huā qiě shì shēn qī, rén néng fèi míng jié.
花且事深期,人能废明节。
拼音:gāo shān yǔ liú shuǐ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