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凌阴何”出自宋代王炎的《答韩毅伯五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āo chù líng yīn hé,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高处凌阴何”全诗:老松寒不凋,古井风无波。
斯人阅千古,所得亦已多。
句法余事尔,高处凌阴何。
宁为拥膝吟,无作扣角歌。
《答韩毅伯五首》是宋代王炎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老松寒不凋,古井风无波。
这棵老松树虽然寒冷,但并没有凋谢;这口古井中的风也没有起波澜。
这里所描绘的松树和井水的景象,寓意着它们的坚毅和深沉。老松虽然寒冷,但它依然屹立不倒,象征着作者才思的源泉不断;古井中的风虽然不起波澜,但它内敛而深沉,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宁静和思考的深度。
斯人阅千古,所得亦已多。
这位诗人阅读了千古的文献,所获得的知识和体验已经非常丰富。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的学识广博和经历丰富。他通过阅读千古文献,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体验,使他的诗歌更加博大精深。
句法余事尔,高处凌阴何。
这里的句法之事已经无关紧要了,为何要纠结于高处的阴影呢?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句法和修辞手法的态度。作者认为纠结于句法的问题已经不重要了,与其在高处受阴影的遮蔽,还不如坐下来静静吟咏,不去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专注于真实的情感和内心的表达。
宁为拥膝吟,无作扣角歌。
宁愿坐着拥抱着膝盖吟咏,也不去创作华丽的歌曲。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写作风格的选择和态度。作者宁愿坐在家中,拥抱着自己的膝盖,静静地吟咏自己的诗句,而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和创作华丽的歌曲。作者更注重内心的表达和真实的情感,而非外在的华丽。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老松树和古井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坚毅、深沉和内在真实的追求。作者以自己阅读千古文献的经历来彰显自己的学识和经历丰富,同时表达了对于句法和修辞手法的态度,认为真实的情感和内心的表达更为重要。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关注和追求,展示了深沉而内敛的诗意。
dá hán yì bó wǔ shǒu
答韩毅伯五首
lǎo sōng hán bù diāo, gǔ jǐng fēng wú bō.
老松寒不凋,古井风无波。
sī rén yuè qiān gǔ, suǒ de yì yǐ duō.
斯人阅千古,所得亦已多。
jù fǎ yú shì ěr, gāo chù líng yīn hé.
句法余事尔,高处凌阴何。
níng wèi yōng xī yín, wú zuò kòu jiǎo gē.
宁为拥膝吟,无作扣角歌。
拼音:gāo chù líng yīn hé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五歌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年十五学为文,乾道五年进士,调明州司法参军,丁母忧,再调 鄂州崇阳簿,江陵帅张栻檄入幕府, 议论相得。秩满,授潭州教授,以荐 知临湘县。通判临江军,召除太学博士,庆元三年,迁秘书郎。四年, 除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五年,迁著作郎兼考功郎,兼礼部员外 郎。六年,除军器少监,迁军器监, 主管武夷山冲佑观。起知饶州,改湖州,不畏豪强,有“为天子臣,正天子法”之语,人多传诵。然终以谤罢,再奉祠。所居有双溪,筑亭寄兴,以白乐天自比。嘉定十一年卒, 年八十二。生平与朱熹交厚,往还之作颇多,又与张栻讲论,故其学为 后人所重。
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总 题为《双溪类稿》,早已失传,仅存诗 文二十七卷,题为《双溪类稿》,或称 《双溪集》,有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万历二十四年王孟达刻本、《四库全书》本。《双溪诗馀》一卷, 有《四印斋所刻词》本。所作诗文博 雅精深,具有根柢,议论醇正,引据典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 其诗尤为世人称许,而清人则谓其 “多庸调”(《宋诗钞·双溪诗钞 序》) 、“力庸格窘”(《石洲诗话》卷 四)。其论词贵“婉转妩媚”,鄙薄 “豪壮语”(《双溪诗馀自序》),所作 “质实妍雅”(《善本书室藏书志》卷 四○),“虽不甚工,亦一家眷属”(王国维《跋双溪诗馀》)。《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全宋诗》卷 二五五九至二五六七录其诗九卷。《全宋文》卷六○九○至六一一二编 其文为二十三卷。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