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会看仙桃着子新”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会看仙桃着子新”出自宋代李刘的《赠刻图书处士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uì kàn xiān táo zhe zi xī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会看仙桃着子新”全诗

《赠刻图书处士二首》

会看仙桃着子新

明善堂前香矗云,诸生再拜祝庄椿。
芹香藻绿涵和气,枫老梅疏健小春。
有道可为明主佐,无毡休叹广文贫。
烹羔压酒称千寿,会看仙桃着子新


赏析


这首诗词《赠刻图书处士二首》是宋代李刘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明善堂前香矗云,
诸生再拜祝庄椿。
芹香藻绿涵和气,
枫老梅疏健小春。
有道可为明主佐,
无毡休叹广文贫。
烹羔压酒称千寿,
会看仙桃着子新。

诗意:
这首诗词是李刘写给一位图书处士的赠诗。诗人描述了明善堂前的景象,以及诸生们再次拜谒并祝福庄椿。诗中描绘了芹香和藻绿的景色,蕴含着和谐的气息,同时表现了枫树老去、梅树稀疏的小春景象。诗人认为有才德的人可以辅佐明主,没有官职的人则不必为广泛的文才贫困而叹息。最后,诗人以宴会烹煮羔羊、斟满酒来庆贺,称颂千岁寿命,并期待着看到仙桃结出新果子。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物描写和寓意深远的表达方式展示了李刘的才华。明善堂前的香烟升腾,象征着善行和美德的氛围。诸生们再次向庄椿表示敬意,显示了对学问和才能的赞赏。芹香和藻绿的描述传达了和谐与平静的感觉,而枫树老去、梅树疏落的描绘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诗人通过这些景象,反思人才的命运和社会的不公,表达了对有道德有能力的人才能够为国家作出贡献的期望。最后,烹煮羔羊、斟满酒的场景象征着庆祝和享受,寓意着美好的生活和长寿的祝愿。最后一句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仙桃结出新果子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传达了对人才和美好生活的思考,展示了李刘对社会现实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洞察。

“会看仙桃着子新”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èng kè tú shū chǔ shì èr shǒu
赠刻图书处士二首

míng shàn táng qián xiāng chù yún, zhū shēng zài bài zhù zhuāng chūn.
明善堂前香矗云,诸生再拜祝庄椿。
qín xiāng zǎo lǜ hán hé qì, fēng lǎo méi shū jiàn xiǎo chūn.
芹香藻绿涵和气,枫老梅疏健小春。
yǒu dào kě wèi míng zhǔ zuǒ, wú zhān xiū tàn guǎng wén pín.
有道可为明主佐,无毡休叹广文贫。
pēng gāo yā jiǔ chēng qiān shòu, huì kàn xiān táo zhe zi xīn.
烹羔压酒称千寿,会看仙桃着子新。

“会看仙桃着子新”平仄韵脚


拼音:huì kàn xiān táo zhe zi xīn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作者简介


李刘李刘(1175-1245),字公甫,号梅亭,崇仁白沙(今江西省崇仁县张坊乡沙洲村附近)人。南宋后期骈文作家。自幼聪明好学,喜作骈文诗词。嘉定元年(1208)中进士(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一八),初任宁乡县(今湖南宁乡)主簿。曹彦约为湖广总领时,留为幕僚。董居谊出任四川制置使时曾为属僚。先后在四川荣、眉两州任知州,后担任西南一带的漕运使,统领成都等诸路军马,以御使大夫之职负责四川(含云、贵)的军、政事务,掌八印于一身。后迁两浙运干,历任礼部郎官兼崇政殿说书、起居舍人、吏部侍郎、中书舍人兼直院,宝章阁待制等职。他治事果断,措施得当,僚佐无不叹服。

作者介绍


李刘的主要成就

  李刘以写骈体文著名。用典叙事贴切,融化古语工巧,运用本朝典故恰到好处。其诗词虽多为“寿词”,但抒情意味极浓,《闻笛》诗被刘克庄《后村千家诗》选作为“音乐门·笛”类代表作。他才高学博,曾荣获理宗御书“梅亭”牌额,为此专门构筑“御书阁”,隆重供奉。其著作有《梅亭类稿》、《续梅亭类稿》各30卷,另有其门人罗逢吉为其所辑的《桔山四六》(又名《四六标准》)40卷。事见《道园学古录》卷三三《李梅亭续类稿序》,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二二、《宋史翼》卷二九有传。

  李刘诗,据《全芳备祖》、《前贤小集拾遗》等书所录,编为一卷。程千帆、吴新雷在《两宋文学史》中说:“南宋后期四六名家首推李刘。”

  李刘是宋代最用力于四六的文人。他的四六作品多达1100多篇,名作也多,在当时享有盛名,如《贺丞相明堂庆寿并册皇后礼成平淮寇奏捷启》中的一节:“南方之强欤,北方之强欤,风移俗易;东夷之人也,西夷之人也,气夺胆寒。风声鹤唳,不但平淮;雪夜鹅鸣,更观擒蔡。信君子不战,战必胜;知人臣无将,将则诛。”此启是祝贺平定叛将李全的,典故成语运用得十分贴切,对仗工巧而又稳妥,风格也比较典重浑成。(高教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