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风味更萧然”出自宋代周紫芝的《鹧鸪天(沈彦述生日)》,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shí fēng wèi gèng xiāo rá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一时风味更萧然”全诗:名在休文季孟间。
一时风味更萧然。
琼林不逐春风老,安用丹砂巧驻颜。
春入户,酒吹澜。
小桃枝上锦阑斑。
明年欲与君为寿,无路相从入道山。
《鹧鸪天(沈彦述生日)》是宋代诗人周紫芝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名在休文季孟间。
一时风味更萧然。
琼林不逐春风老,
安用丹砂巧驻颜。
春入户,酒吹澜。
小桃枝上锦阑斑。
明年欲与君为寿,
无路相从入道山。
诗意:
这首诗词是为了庆祝沈彦述的生日而创作的。诗人周紫芝在诗中表达了对沈彦述的美好祝愿和对友谊的珍视之情。诗人以巧妙的比喻和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永葆青春和长寿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婉约清新的风格展现了春季的美丽景色,同时融入了对友谊和长寿的思考。下面是对每个句子的赏析:
- "名在休文季孟间。":休文季孟是指春天,这句话表明诗人的名声在春季里更加显著。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祝愿。
- "一时风味更萧然。":这里描述了春天的风景,风味指的是花香和春风的味道。"更萧然"表示春天的风景更加幽静和宜人。
- "琼林不逐春风老,安用丹砂巧驻颜。":琼林指的是仙境或极乐之地,诗人表达了不追随春风而老去的意愿,希望通过使用丹砂(一种传说中的仙丹)来保持容颜的年轻和美丽。
- "春入户,酒吹澜。":春天进入人们的家门,酒意扑面而来,给人带来了喜悦和愉悦的氛围。
- "小桃枝上锦阑斑。":这里描绘了桃花的美丽景象,桃花的枝条上开满了色彩斑斓的花朵。这也是春天的象征之一。
- "明年欲与君为寿,无路相从入道山。":诗人表达了与沈彦述明年一起庆祝生日的愿望,但却表示找不到一同前往道山的路。这里的道山可以理解为诗人希望与友人一同追求长寿和仙境的地方。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表达对友谊和长寿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周紫芝细腻的情感和婉约的艺术风格。
zhè gū tiān shěn yàn shù shēng rì
鹧鸪天(沈彦述生日)
míng zài xiū wén jì mèng jiān.
名在休文季孟间。
yī shí fēng wèi gèng xiāo rán.
一时风味更萧然。
qióng lín bù zhú chūn fēng lǎo, ān yòng dān shā qiǎo zhù yán.
琼林不逐春风老,安用丹砂巧驻颜。
chūn rù hù, jiǔ chuī lán.
春入户,酒吹澜。
xiǎo táo zhī shàng jǐn lán bān.
小桃枝上锦阑斑。
míng nián yù yǔ jūn wèi shòu, wú lù xiāng cóng rù dào shān.
明年欲与君为寿,无路相从入道山。
拼音:yī shí fēng wèi gèng xiāo rán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周紫芝,字小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少时家贫,勤学不辍,绍兴十二年(1142年)进士。历官枢密院编修,绍兴十七年(1147年)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二十一年四月出京知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为政简静,晚年隐居九江庐山。谀颂秦桧父子,为时论所嘲。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从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游,往来甚密。
以诗著名,无典故堆砌,自然顺畅。也能词,风格与诗近,清丽婉曲,无刻意雕琢痕迹。譬如《踏莎行》写离人别情:“游丝飞絮,斜阳烟渚,愁情无数。”给人的感觉是情深意切,景物迷离。堪称难得 的上乘之作。其中“泪珠阁定空相觑”一句的用词尤其巧妙,最后这一问更是催人泪下。其他如《生查子》、《西江月》、《菩萨蛮》、《谒金门》、《卜算子》等都是佳作。著有《太仓稊米集》七十卷、《竹坡诗话》一卷、《竹坡词》三卷。存词150首。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诗在南宋之初特为杰出,无豫章生硬之弊,亦无江湖末派酸饀之习。”《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六集部四云:“凡乐府诗二十七卷、文四十三卷,紫芝年过六十始通籍,而集中谀颂秦桧父子者,连篇累牍,殆于日暮途远,倒行逆施。其诗在南渡之初,则特为秀出,足以继眉山之后尘,伯仲于石湖剑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