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先秦岂谓嬴为吕”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先秦岂谓嬴为吕”出自宋代葛立方的《咏春申君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iān qín qǐ wèi yíng wèi lǚ,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先秦岂谓嬴为吕”全诗

《咏春申君二首》

先秦岂谓嬴为吕

先秦岂谓嬴为吕,东晋那知马作牛。
不悟春申亦如许,敢凭宫掖妻邪谋。

标签:如许宫掖

赏析


《咏春申君二首》是宋代葛立方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先秦岂谓嬴为吕,
东晋那知马作牛。
不悟春申亦如许,
敢凭宫掖妻邪谋。

译文:
古代先秦时期的人难道会认为嬴政能成为吕后,
东晋时期的人又怎么会知道马超会变成牛?
春申君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竟然敢依仗宫掖中的妻子来谋划邪恶的阴谋。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春申君的不幸遭遇和他对权力的错误追求。春申君是春秋时期的一位政治家,他曾经是晋国的宰相,但最终却因权谋败露而遭受杀害。诗中作者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春申君的无奈和惋惜,暗示了权谋的危险和不可取性。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春申君的评价和观点。通过对嬴政和马超的比喻,作者暗示了春申君在追求权力时的错误和不明智。诗词中的“春申君”象征着那些为了权势而不择手段、违背道德的人。诗中的结尾“敢凭宫掖妻邪谋”更是对春申君的批评,暗示了他依赖妻子的权力和阴谋来谋求自己的利益,最终导致自己的悲剧结局。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权谋的警示和对道德败坏的担忧。它展示了诗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让读者反思权力的本质和追求权力的代价。同时,诗词也对那些为了权势而背离道德的人提出了警示和譴责,呼吁人们要珍惜道德底线,不要为了权力而背弃良知。

“先秦岂谓嬴为吕”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ǒng chūn shēn jūn èr shǒu
咏春申君二首

xiān qín qǐ wèi yíng wèi lǚ, dōng jìn nǎ zhī mǎ zuò niú.
先秦岂谓嬴为吕,东晋那知马作牛。
bù wù chūn shēn yì rú xǔ, gǎn píng gōng yè qī xié móu.
不悟春申亦如许,敢凭宫掖妻邪谋。

“先秦岂谓嬴为吕”平仄韵脚


拼音:xiān qín qǐ wèi yíng wèi lǚ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六语

作者简介


葛立方葛立方(?~1164), 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自号懒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作者介绍


葛立方的生平

  其父葛胜仲也是填词名家,父子齐名于世。葛立方于绍兴八年(1138)举进士。曾任正字、校书郎及考功员外郎等职。后因忤秦桧而得罪,罢吏部侍郎,出知袁州、宣州。二十六年归休于吴兴汛金溪上。隆兴二年卒。宋史》附《葛宫传》。事迹另见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清人缪荃孙撰有《葛立方传》刊于《归愚集》卷末。

  葛立方“博极群书,以文章名一世”(沈洵《韵语阳秋序》)。曾自题草庐:"归愚识夷涂,游宦泯捷径。"所以名其集为《归愚集》。著述除现存《归愚集》、《韵语阳秋》外,还有失传的《西畴笔耕》、《万舆别志》等书。《韵语阳秋》20卷,又名《葛立方诗话》,主要是评论自汉魏至宋代诸家诗歌创作意旨之是非。《四库全书总目》以为"未免舛误","然大旨持论严正,其精确之处,亦未可尽没也"。葛立方词现存40首,多是写景咏物和赠答之作,较少伤时感乱的内容。《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词说:"多平实铺叙,少清新宛转之思,然大致不失宋人规格。"他写有数首咏梅词,赞美梅花的"傲霜凌雪"、"高标孤韵",都比较清丽。其〔卜算子〕《席间再作》中共用了18个叠字,新颖、巧妙,很受人们的赞赏,周密称许为"妙手无痕"(《词林纪事》卷九引《梦窗词评》)。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