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吹动碧琳寒”出自宋代汪莘的《夏日西湖闲居十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ǎn fēng chuī dòng bì lín há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晚风吹动碧琳寒”全诗:晚风吹动碧琳寒,初日花房露未乾。
谁道幽人无伴侣,红蕖万朵竹千竿。
《夏日西湖闲居十首》是宋代诗人汪莘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晚风吹动碧琳寒,
初日花房露未乾。
谁道幽人无伴侣,
红蕖万朵竹千竿。
译文:
晚风吹动碧玉凉,
初日花房露未干。
谁说幽人孤独无伴侣,
红莲万朵,竹千竿。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西湖的景色和居住其中的幽居生活。晚风吹拂着湖水,使其变得凉爽宜人。初升的太阳照耀下,花房上的露水还未完全干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心境,质疑了世人对幽居生活的误解,认为幽居并不意味着孤独无伴。红莲盛开,竹林茂盛,象征着幽居者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夏日西湖的景色和幽居者的心境。通过描写晚风、花房和红莲竹林,诗人创造了一幅清新宜人的画面。而诗人的内心情感则通过对幽居生活的反思和质疑表达出来,以此来反驳世人对幽居者孤独无伴的刻板印象。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幽居生活的理解,同时抒发了对自由自在、宁静安逸的追求。这首诗词通过诗人的感悟和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心灵的深刻洞察。
xià rì xī hú xián jū shí shǒu
夏日西湖闲居十首
wǎn fēng chuī dòng bì lín hán, chū rì huā fáng lù wèi gān.
晚风吹动碧琳寒,初日花房露未乾。
shuí dào yōu rén wú bàn lǚ, hóng qú wàn duǒ zhú qiān gān.
谁道幽人无伴侣,红蕖万朵竹千竿。
拼音:wǎn fēng chuī dòng bì lín hán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汪莘关心国事。在《击鼓行》中,他描写击鼓之声彻天动地,“豺狼闻之脑门裂,狐鼠粉碎臭满穴”,表示了与恶势力斗争的愿望;在《游甘露寺》中写道“闻道昔时兵可用,未知今日意如何。伤心南渡英雄尽,屈指中原岁月疏”,对南宋当权者养兵不用、不图收复失地作了严厉的批评。汪莘的诗学李白,如《群玉堂即事》起四句:“蓬莱道山到者稀,忽随飙驾同来归。天横阆野望不尽,地绝瀛海如无依”,想象丰富,然而才力有所不及,往往落卢仝窠臼。他的诗风格多样,也不乏清新之作。如“好剪吴淞半江水,袖归三十六峰前”(《三月十九日过松江二绝》);“怪得湖边天色好,小舟争载夕阳归”(《晚晴即事》),喜借用前人成句或诗境而又能自出机杼,自然熨贴。
汪莘也善写词,自序中说他喜爱苏轼、朱敦儒、辛弃疾的词。《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他“所作稍近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