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光照宝琴”出自南北朝谢朓的《杂咏 烛》,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ī guāng zhào bǎo qí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低光照宝琴”全诗:杏梁宾未散。
桂宫明欲沉。
暧色轻帏里。
低光照宝琴。
徘徊云髻影。
的烁绮疏金。
恨君秋月夜。
遗我洞房阴。
《杂咏 烛》是南北朝时期谢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杏梁宾未散。
梅梁上的宾客尚未离开。
桂宫明欲沉。
宫殿中的明亮欲沉淀。
暧色轻帏里。
微暗的光彩透过轻帘。
低光照宝琴。
微弱的灯光照亮着宝琴。
徘徊云髻影。
徘徊的云髻投下阴影。
的烁绮疏金。
灯光映照下,珠帘和金屏散发出华丽的光芒。
恨君秋月夜。
怨恨你,秋夜的明月。
遗我洞房阴。
留下给我一个阴暗的新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浪漫情调的场景。诗中的景象暗示了一种凄凉的离别氛围,同时又带有一丝柔情和忧伤。
诗的开头,杏梁上的宾客尚未离开,暗示着一场宴会或聚会即将结束。接着描述了宫殿中的明亮即将消失,代表夜幕降临。在微暗的光彩中,诗人通过轻帘看到宝琴,暗示着此时的情景柔和而温馨。
诗中出现的“徘徊云髻影”和“的烁绮疏金”描绘了灯光下珠帘和金屏的美丽景象,增加了整首诗的华丽感。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忧伤和怨恨之情。他抱怨秋夜的明月,暗示了对爱情的怀念和失望。最后一句“遗我洞房阴”,表达了诗人留下的是一个阴暗的新房,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寂寞。
整首诗以描绘物象来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光影的运用,展现了一种幽静、温馨、忧伤的氛围。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感情表达方式,在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展示了谢朓的才华和感悟。
zá yǒng zhú
杂咏 烛
xìng liáng bīn wèi sàn.
杏梁宾未散。
guì gōng míng yù chén.
桂宫明欲沉。
ài sè qīng wéi lǐ.
暧色轻帏里。
dī guāng zhào bǎo qín.
低光照宝琴。
pái huái yún jì yǐng.
徘徊云髻影。
de shuò qǐ shū jīn.
的烁绮疏金。
hèn jūn qiū yuè yè.
恨君秋月夜。
yí wǒ dòng fáng yīn.
遗我洞房阴。
拼音:dī guāng zhào bǎo qín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世家传承
谢朓家世既贵,少又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初为太尉豫章王萧嶷行参军,迁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后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永明九年(491年),随王为荆州刺史,“亲府州事”,谢朓也跟着到了荆州,“以文才尤被赏爱”。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年)出为宣城太守。建武四年(497年),谢朓被任命为齐明帝萧鸾天生残废的长子萧宝义的镇北谘议、兼南东海太守。
少学成名
谢朓青年时代即以文学知名,《南齐书》本传称其“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谢朓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谢朓善草、隶书,长于五言诗,好奖掖人才。
因功升任
岳父王敬则被迫谋反,第五子王幼隆派人到南东海治所与谢朓密谈。谢朓扣住来人,径自告发。王敬则被族灭,谢朓因功升任尚书吏部郎。王敬则之女常怀刀想向谢朓报仇,谢朓不敢与她相见。为吏部郎,沈昭略对他说:“卿人地之美,无忝此职。但恨今日刑于寡妻。”(一说,讲此话的人是范缜)
这时萧鸾已身染沉疴,而北魏军队常渡江骚扰,南北兵刃数次相接。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朓不预其谋,反遭诬陷,下狱而死。谢朓临败叹道:“我不杀王公,王公由我而死。”
辞官谢世
当时,谢朓的岳父王敬则任会稽太守。因为他是齐武帝的心腹猛将,开国大臣,所以萧鸾对他很不放心,加重兵以监视。王敬则怖惧万状,深感大祸临头。他的第五个儿子王幼隆派人到南东海治所与谢朓密谈。谢朓深怕自己被卷入,扣住来人,径自告发。王敬则被族灭后,谢朓因功升任尚书吏部郎。
然而谢朓还是没有逃脱政治浊浪的裹挟。同年初秋,萧鸾死去,他的儿子、荒淫无度的东昏侯萧宝卷登位。第二年,在始安王萧遥光,贵戚江祏、江祀、刘沨等合谋的又一起夺位阴谋中,因为谢朓拒绝了他们奉立萧遥光为帝的要求,终于受诬而死,时年三十六岁。
对于谢朓的死,前人颇有议论。今天看来,他的死能反映出齐代乱世的时代特点;谢朓的自我矛盾和畏祸心理,也是当时士大夫阶级的通病,我们不宜对他过于苛求。我们不妨假设:以谢朓这样逸兴壮飞的才情,如果他能再活上三十六岁的话,我们将多读到多少“清水出芙蓉”般的诗篇!
谢公宅:谢公宅位于当涂青山,为南朝宣城太守谢脁故宅。环宅皆流泉奇石,摩崖石刻。谢脁诗、书、文俱佳,尤擅五言山水诗,有山水诗祖之称,李白对其推崇备至,曾明确表示死后要与谢脁结为“异代芳邻”,留下了文坛千古佳话。
马鞍山市博物馆谢朓雕塑,雕塑家唐亚明根据谢朓诗境创作的谢朓像。
谢朓的诗当然也不无缺点。譬如它们往往不能做到全篇尽善尽美;与篇首相比,结尾显得比较平踬。因而它们只能是向盛唐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中间”作品。然而正因为如此,它们在文学史上就愈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吟道:“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可上九天揽明月。”这是对谢朓诗歌的最恰当的评价。李白自己一生追求的便是像谢朓诗歌所体现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此外谢朓的诗歌,对盛唐“诗佛”王维、“诗圣”杜甫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谢朓在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