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著阑干”出自宋代程垓的《醉落魄》,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yǐ zhe lán gān,诗句平仄:仄平平。
“倚著阑干”全诗:晚凉时节。
翠梧风定蝉声歇。
有人睡起香浮颊。
倚著阑干,笑拣青荷叶。
如今往事愁难说。
曲池依旧闲风月。
田田翠盖香罗叠。
留得露痕,都是泪珠结。
诗词《醉落魄》是宋代程垓创作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醉落魄》
晚凉时节,翠梧静谧,蝉声渐息。
有人从酒醒来,面颊上弥漫着芳香。
倚靠在栏杆上,笑着摘起一片青荷叶。
如今回忆往事,愁绪难以言说。
曲池依然宁静,受风和月光的照耀。
田间依稀可见翠色的盖帐,香罗细薄叠叠。
留下了露珠的痕迹,却是泪水凝结的痕迹。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晚凉的时节,景色宁静而温和。在这个时刻,有人从醉酒中醒来,面颊上弥漫着酒后的芳香。他倚靠在栏杆上,心情愉悦地摘取一片青荷叶。然而,当他回忆起往事时,心中充满了忧愁,无法言说。尽管岁月流转,曲池依然宁静如故,风景仍然美丽如画。田间的翠色盖帐、香罗的叠叠景象依稀可见。然而,这些美景留下的露珠痕迹,却让人联想到泪水凝结的痕迹。
赏析:
《醉落魄》以简洁清丽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晚凉时节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诗中的翠梧、蝉声、香浮颊、青荷叶等意象生动地展示了秋天的静谧与美好。同时,通过描述有人从醉酒中醒来,以及回忆往事时的愁绪,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最后,诗中的露痕与泪珠结的形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感动。
整首诗以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沉浮的思考,展现了人世间的无常和情感的复杂性。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感的描绘,诗中融合了自然与人生的主题,给人以深思和共鸣。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展示了宋代诗人的才情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zuì luò tuò
醉落魄
wǎn liáng shí jié.
晚凉时节。
cuì wú fēng dìng chán shēng xiē.
翠梧风定蝉声歇。
yǒu rén shuì qǐ xiāng fú jiá.
有人睡起香浮颊。
yǐ zhe lán gān, xiào jiǎn qīng hé yè.
倚著阑干,笑拣青荷叶。
rú jīn wǎng shì chóu nán shuō.
如今往事愁难说。
qǔ chí yī jiù xián fēng yuè.
曲池依旧闲风月。
tián tián cuì gài xiāng luó dié.
田田翠盖香罗叠。
liú dé lù hén, dōu shì lèi zhū jié.
留得露痕,都是泪珠结。
拼音:yǐ zhe lán gān
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仄韵) 去声十五翰 (仄韵) 去声十五翰 (仄韵) 去声十五翰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南宋词人。字正伯,号书舟。眉山(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
孝宗淳熙间曾游临安。光宗时尚未仕宦。有《书舟词》。存词150余首。杨慎《词品》称程垓为"东坡之中表也"。但程垓成年时,东坡卒已久,其误甚明。毛晋《书舟词跋》及《四库全书总目》亦沿杨慎之误。近人况周颐《蕙风词话》卷四考辨甚详。
程垓词今存157首。其词作反映生活面较窄,多写羁旅行役、离愁别绪,情意凄婉。如〔满庭芳〕"问故乡何日,重见吾庐";〔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不过他的长调很工丽潇洒,如〔摸鱼儿〕"掩凄凉黄昏庭院"。在临安所写的〔凤栖梧〕"蜀客望乡归不去","忧国丹心曾独许",表现了作者的忧国之情与乡思,语浅情深。其词风深受柳永词的影响,所以冯煦《蒿庵论词》称其词"凄婉绵丽,与草窗(周密)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程垓的词在风格情调上,都与柳永词有近似的地方,所以有人将他的词看作是柳词的余绪(薛砺若《宋词通论》)。但柳词虽有“森秀幽畅”的长处,也有“俚艳近俗”的短处。程垓词却能扬其长而避其短,潇洒脱俗,挚婉蕴藉,深为后人所称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