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帝容有穆”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帝容有穆”出自宋代杨亿的《太常乐章三十首其十六皇帝行奏隆安之曲》,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dì róng yǒu mù,诗句平仄:仄平仄仄。

“帝容有穆”全诗

《太常乐章三十首其十六皇帝行奏隆安之曲》

帝容有穆

礼备乐成,干健天行。
帝容有穆,佩玉锵鸣。


赏析


《太常乐章三十首其十六皇帝行奏隆安之曲》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杨亿。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太常乐章三十首,其中第十六首是皇帝行奏的隆安之曲。
礼仪备齐,乐曲妙成,皇帝威仪庄重,佩玉发出清脆的声音。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皇帝行进仪式,以及仪式中所奏的《隆安之曲》。通过描述仪式的庄重和乐曲的美妙,传达了皇帝威严的形象和仪式的庄重隆重。

赏析:
这首诗以庄重、庄严的语言描绘了皇帝行进仪式的盛况。第一句“礼备乐成,干健天行”表达了仪式庄重的氛围,礼仪的周全和乐曲的完美呈现。这里的“干健天行”可以理解为皇帝行进的威武气势,也暗示了皇帝充满力量和能量的形象。

接下来的两句“帝容有穆,佩玉锵鸣”,描绘了皇帝的仪态和佩戴的玉饰。其中,“帝容有穆”表达了皇帝的威严和庄重,而“佩玉锵鸣”则形象地描绘了皇帝身上玉饰发出的清脆声音。这里的“佩玉”也象征着皇帝的尊贵地位。

整首诗通过对仪式和乐曲的描绘,展现了皇帝的威严形象和庄重隆重的仪式场景。它不仅是对皇帝的颂扬,也是对宋代社会庄重仪式和乐章的赞美。该诗以优美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向读者展示了宋代皇帝行进仪式的壮丽景象,体现了宋代文化的庄重和盛世的气象。

“帝容有穆”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tài cháng yuè zhāng sān shí shǒu qí shí liù huáng dì xíng zòu lóng ān zhī qū
太常乐章三十首其十六皇帝行奏隆安之曲

lǐ bèi lè chéng, gàn jiàn tiān xíng.
礼备乐成,干健天行。
dì róng yǒu mù, pèi yù qiāng míng.
帝容有穆,佩玉锵鸣。

“帝容有穆”平仄韵脚


拼音:dì róng yǒu mù
平仄:仄平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一屋

作者简介


杨亿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作者介绍


杨亿的文学成就

史馆修书
  杨亿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咸平元年(998)书成。景德二年(1005)与王钦若主修《册府元龟》。

诗作
  在史馆修书时,曾与钱惟演、刘筠等人唱和。他将唱和诗编为《西昆酬唱集》。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说他们写诗的目的是“在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磋”,在这种观点指导下写的诗,其题材范围必然是比较狭隘的。全集70个诗题,主要有三类题材:一是借古喻今的怀古脉史诗,如《始皇》、《宜曲》、《汉武》、《南朝》、《明皇》等皆属此类;二是描摹物态的咏物诗,如《鹤》、《梨》、《柳絮》《萤》、《泪》等;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生活内容的闲适诗,如《直夜》、《夜宴》、《别墅》等。集内诗歌重雕琢用典,铺陈词藻,讲究声律,被称为“西昆体”,在宋初诗坛上影响颇大。在西昆诗人中,杨亿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朱熹评之为“巧中犹有混成底意思,便巧得来不觉”(《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他的诗歌创作与探索为后来欧阳修领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提供了经验与教训,是宋诗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西昆体
  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北宋初期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其以李商隐为楷模的诗歌风尚主宰了宋初整个诗坛。相对而言,以学习白居易为宗旨的白体(代表人物王禹),以学习贾岛、姚合为主的晚唐体(代表人物林逋),则是两个松散的诗人群体,其影响都不及西昆体。西昆体诗虽孕育于宋初馆阁唱和之风,但不能说是贵族文学,其代表人物杨亿风骨清亮,具有独立于皇权的人格意识,在他身上显示了宋代士人典型的气质人品;西昆体与白体,不仅对立,而且相互渗透、并行发展,故它实际上是白体、义山体、唐彦谦体混合的产物,一方面重视知识积累和文化素养,符合宋代文化的内转趋势,另一方面使白诗和晚唐诗的讽谕精神在馆阁唱和这一特定创作机遇中得到了传承;杨亿咏史诗的规讽之意,以及他的咏物、咏怀诗中的个人感怀,可称盛世哀音。 因此,杨亿为首的西昆体不仅仅是对晚唐诗风的“简单复归”,它为真正的“宋调”的成立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西昆体虽然没有能在唐诗之外开辟新的境界,但是相对平直浅陋的五代诗风而言,它整饰、典丽、深密的诗风毕竟意味着艺术上的进步。在宋初诗坛弥漫着白体和晚唐体崇尚白描、少用典故的诗风背景下,西昆体的出现无疑令人耳目一新。

文章
  他又以骈文名世。著作多佚,今存《武夷新集》20卷(诗五卷、杂文十五卷),有《浦城遗书》本,《品藻堂四库全书萃要》本。又有《杨文公谈苑》15卷,记述平生见闻,原书已佚。《宋朝事实类苑》及《说郛》等书中尚存100多条;《类说》也引60多条,但有删节。《谈苑》涉及文人轶事、民情风俗、里巷琐事,有文学史料价值。

杨亿的轶事

  杨文公时常告诫他的学生,做文章应该避免套用方言俗语。不久,他拟了一篇奏章,里面有句话说:“伏惟陛下德迈九皇”。有个学生郑戬看了,觉得 “德迈九皇”读音很像 “得卖韭黄”(韭菜的根叫韭黄),便立刻请教他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得卖生菜?”杨亿给这一问引得大笑起来,于是把这一句改掉了。

  寇准在中书省。和同事们嬉戏做对子,他说:“水底日为天上日。(水底中的太阳是天空中的太阳)”没有谁能对出,恰好杨亿来报告事情,于是别人请他对对子。杨亿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说:“眼中人是面前人。(眼睛里面的人是面前的人)”所有在座的人都称这是好对子。

杨亿的生平

  杨亿(974年-1020年12月17日),字大年,建宁州浦城(今福建省浦城县)人。

  7岁能文,十岁能赋诗,十一岁时在京城即兴赋诗《喜朝京阙》:“七闽波渺邈,双阙气 。晓登云外岭,夜渡月中潮。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年少时便有“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之志,太宗甚为赏异。

  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赐进士及第;历任著作佐郎、知制诰。真宗时为翰林学士、户部郎中,知制诰,文格雄健,才思敏捷。真宗后期,为群小包围,王钦若、丁谓、陈彭年等人,希上邀宠,杨亿侧于其间,遭到排挤,处境艰危。

  他反对真宗搞劳民伤财的祀神求仙,其仕宦生涯也并不都在馆阁之中,他曾多次出任地方官,接触过较为广阔的生活。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