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自知竹已化青宁”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自知竹已化青宁”出自宋代何梦桂的《和方山房韵寄李郎中》,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ì zhī zhú yǐ huà qīng ní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自知竹已化青宁”全诗

《和方山房韵寄李郎中》

自知竹已化青宁

世路悠悠水不萍,相看谁与眼长青。
千年彝鼎观动业,一代图球见典型。
谩道石能生白璧,自知竹已化青宁
绝怜驿路梅花句,肯落空江杜若汀。


赏析


《和方山房韵寄李郎中》是宋代诗人何梦桂的作品。在该诗中,作者以婉约的笔调描绘了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

诗意:
这个世界如水一样无常,而我们相互间的了解又有谁能持久呢?千年来,彝族的鼎观察着历史的变迁,而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见证着世事的典型。虽然有人自诩能够使石头变成洁白的玉石,有人自谦已将竹子化为青翠的宁静。然而,我却更加珍惜驿路上那几朵梅花的句子,而不愿意辜负空旷江畔的杜若花。

赏析:
这首诗以流畅的韵律和委婉的语言表达了时光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作者通过水不萍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世界的无常性,强调了相互间的了解和相识的稀少性。千年的彝鼎和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们见证了世事的变迁和典型。在后面的几句中,作者通过石能生白璧、竹已化青宁的自谦之辞,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珍惜,以及对人生的深思。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他更加珍惜驿路上几朵梅花的句子,而不愿意辜负空旷江畔的杜若花。这里梅花和杜若花被运用为象征,梅花代表着纯洁和坚韧,而杜若花则象征着空旷和自由。作者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传递出对时光流转的深切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

“自知竹已化青宁”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é fāng shān fáng yùn jì lǐ láng zhōng
和方山房韵寄李郎中

shì lù yōu yōu shuǐ bù píng, xiāng kàn shuí yǔ yǎn cháng qīng.
世路悠悠水不萍,相看谁与眼长青。
qiān nián yí dǐng guān dòng yè, yī dài tú qiú jiàn diǎn xíng.
千年彝鼎观动业,一代图球见典型。
mán dào shí néng shēng bái bì, zì zhī zhú yǐ huà qīng níng.
谩道石能生白璧,自知竹已化青宁。
jué lián yì lù méi huā jù, kěn luò kōng jiāng dù ruò tīng.
绝怜驿路梅花句,肯落空江杜若汀。

“自知竹已化青宁”平仄韵脚


拼音:zì zhī zhú yǐ huà qīng níng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平韵) 下平九青  (仄韵) 去声二十五径

作者简介


何梦桂淳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作者介绍


何梦桂的介绍

  何梦桂 (1229—1303),字岩叟,别号潜斋,谥号文建,宋淳安文昌人(今浙江淳安县文昌镇文昌村)。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自幼从学于名师夏讷斋先生,深受教益。咸淳元年(1265年)省试第一,举进士,廷试第三名(即“探花”)。其侄何景文,亦登同榜进士。宋度宗得知何梦桂与黄蜕、方逢辰同堂就读于石峡书院,故御书“一门登两第,百里足三元”的联句相赠。梦桂初为台州军判官,历官太常博士,咸淳十年(1274年)任监察御史。曾任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富昌(后改名文昌)小酉源,元至元中,御史程文海推荐,授江西儒学提举,屡召不赴。著书自娱,终老家中。学者称之为“潜斋先生”。梦桂精于易,所著有《易衍》、《中庸致用》诸书,其《潜斋文集》11卷,收入《四库全书》,《四库总目》并传于世。现何家家谱百字歌为文建公所编。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