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怀容易便沾襟”出自明代李昌祺的《乡人至夜话》,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ǎo huái róng yì biàn zhān jī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老怀容易便沾襟”全诗: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
故旧凭君休更说,老怀容易便沾襟。
《乡人至夜话》是明代诗人李昌祺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乡人至夜话,
When fellow villagers gather at night to chat,
形容不识识乡音,
Describing the feeling of being unfamiliar with the local dialect,
挑尽寒灯到夜深。
Wearying the dim lamp till late into the night.
故旧凭君休更说,
Let's not dwell on the past, my friend,
老怀容易便沾襟。
For it is easy for our old memories to bring tears.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夜晚乡人聚会话旧为题材,通过描写乡人在夜深时分相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乡里乡亲的思念之情和岁月流转中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乡人在夜晚相聚的场景,诗人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以一种客观的口吻来叙述,表现了自己并不熟悉乡土方言的状况。这种不熟悉的感觉增加了诗人与乡人之间的距离,也暗含了一丝无奈和孤独。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夜晚和乡人的交谈中,寒灯已经被挑得几近熄灭的景象。这一描写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描绘,更是对乡人们聚在一起不舍离去的情感的表达。寒灯的昏暗也投射出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对光阴流逝的感慨,暗示了岁月的蹉跎和短暂。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转折,他告诫乡人不要再谈论过去的事情,暗示了自己对过去的回忆已经足够沉重,不愿再被触及。老怀容易便沾襟,意味着诗人内心的感情很容易被触动,不堪一提。这种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产生了一种凄凉和忧伤的氛围。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描绘乡人夜晚聚会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乡人和过去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对光阴流逝和岁月变迁的感慨也贯穿其中,给人一种深深的忧伤和凄凉的感觉。
xiāng rén zhì yè huà
乡人至夜话
xíng róng bù shí shí xiāng yīn, tiāo jǐn hán dēng dào yè shēn.
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
gù jiù píng jūn xiū gèng shuō, lǎo huái róng yì biàn zhān jīn.
故旧凭君休更说,老怀容易便沾襟。
拼音:lǎo huái róng yì biàn zhān jīn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李昌祺(1376~1452)明代小说家。名祯,字昌祺、一字维卿,以字行世,号侨庵、白衣山人、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
永乐十七年,谪役房山期间,昌祺仿拟瞿佑《剪灯新话》创作了《剪灯馀话》,借以抒写胸臆。胡广、曾棨、李时勉等人都曾为此书作序跋。《剪灯馀话》4卷20篇(另附《还魂记》1篇),董氏诵芬室刻本。今整理本均为5卷22篇(增入《还魂记》、《至正妓人行》两篇),成书于永乐
十八年(1420),有永乐庚子夏自叙。其书大都取材于元末明初事,以婚姻爱情故事为主,又多幽冥灵异人物,作者以此表达他“善可法,恶可戒,表节义,砺风俗”之义。其中《长安夜行录》、《鸾鸾传》、《琼奴传》等篇,一方面揭露了封建权要、强暴势力以及封建礼教的罪恶,一方面赞扬了男女青年自由的爱情,但最后总给人物加上“节义”之名。《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江庙泥神记》是写人与鬼神相爱。其他如《青城舞剑录》,颂扬了隐居的侠士正直豪侠的气质;《泰山御史传》通过对阴间作官者的议论,抨击官场的黑暗;而《何思明游酆都录》写阴间地府事,以图对世人起到“惩恶扬善”之效。
《剪灯馀话》“缛丽丰蔚,文采烂然”(曾棨序),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艺术性较高。如《芙蓉屏记》、《秋千会记》、《还魂记》等篇均被明末凌□初等人改为拟话本。惟作者自炫文才,作品中插入不少诗词,嫌累赘。 昌祺本人也写了序言,叙述了《剪灯余话》成书的原委。《余话》序云:“矧余两涉忧患,饱食之日少,且性不好博奕,非籍楮墨吟弄,则何以豁怀抱,宣郁闷乎?”又云“若余者,则负谴无聊,姑假此以自遣,初非平居有意为之,以取讥之大雅。”由于文艺在当时是文人雅士不屑为的,昌祺亦因此颇受讥议。他死后“议祭于社,乡人以此短之。”都穆《都公谈纂》也说:“景泰间,韩都宪雍巡抚江西,以庐陵乡贤祀学宫,昌祺独以作《余话》不得入,著述可不慎欤!”
李昌祺另著有《运甓漫稿》7卷。